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2.14
33
泰国克拉运河中国撇开马六甲开凿泰运河将震动南亚2003-07-03 09:57:45 《经济》月刊南方网讯 中国石油里海折戟,使得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石油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促使一度搁置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的泰国克拉运河方案重新进入决策层视野,据参加过石油战略制定工作的官员透露,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展开战略布局,而中国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这些进口石油的运输都必须经过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马六甲海峡。
中国海洋运输巨头有哪些?中海发展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

中国远洋、中国外运、招商轮船、长江航运等都是我国远洋运输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的巨头

其中中远占有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的市场巨大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主要是做集装箱运输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的。

中外运是做货代的、长江航运做油运和散货运输

中海的主营也是油运和散货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但业务范围集中在沿海和亚洲。

海陆联运、海空联运和大陆桥运输的优点跟缺点

海陆联运,优点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价格低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运量大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缺点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速度慢 海空联运 ,优点:速度快,缺点:价格高,运量小 大陆桥运输:运输便捷,缺点:速度慢

在南亚打算开的那条运河是什么?有详细资料吗?

泰国克拉运河

中国撇开马六甲开凿泰运河将震动南亚

2003-07-03 09:57:45 《经济》月刊

南方网讯 中国石油里海折戟,使得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石油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促使一度搁置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的泰国克拉运河方案重新进入决策层视野。

世事难料

5月上旬,一度被认为胜算在握的里海北部油田股权认购在最后关头失败,不仅使中海油与中石化长达两年多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更是继去年底,中石油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退标和中俄石油管道改线风波之后,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遭受的又一记重创。

一位石油专家认为,失意里海使得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东仍将是我国原油进口最主要的基地,也使得对石油海运安全的考虑,需要重新强调。

但这或许会成为泰国克拉运河项目的一个契机。一位石油专家透露,一度搁置的克拉运河方案有可能重新纳入决策层考虑范畴。

马六甲隐忧

据统计,2002年中国进口石油近8000万吨,占石油消费的比例已上升为32%。据专家预测,即使国内石油需求按下限估计,石油产量按上限估计,2010年时我国的石油供求缺口也将在1亿吨以上,而且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会越来越大。

业内认为,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

而中国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这些进口石油的运输都必须经过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马六甲海峡。

但马六甲海峡却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眼下的隐患就有两个,一是海盗活动十分猖獗,对通行船舶构成严重威胁;二是海峡的交通秩序比较混乱,穿越海峡的客货运输以及随意性极大的渔船已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

从战略风险的角度考虑,中国对于马六甲海峡“过分依赖”就更值得担忧了。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马六甲海峡是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美国已经取得了新加坡海、空军基地的部分使用权,并援建马六甲沿岸的一些军事设施。

印度通过在孟加拉湾所拥有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入口处修建了海军基地,并部署重兵扼守海峡西口,希望能够控制整个印度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定的石油战略,就不能不考虑规避马六甲海峡现实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据参加过石油战略制定工作的官员透露,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展开战略布局。

撇开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在关心。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每年需进口的近4.5亿吨原油,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煤等大宗矿产品运往东南亚市场,也要走马六甲海峡,其安全与畅通对上述国家与地区同样意义重大。

由于马六甲海峡长约1100公里,船舶绕行距离较长,加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寻找各种替代性的运输方式及运输通道成为远东多个国家关注的热点。截至目前,有关方面提出的方案主要有三个:泰国南部沿海"海陆联运陆桥"、泛亚洲石油大陆桥和开凿克拉地峡运河。

中国有关部门曾组织能源研究所与综合运输研究所对上述方案进行了联合研究。据参加过研究的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兴珊博士介绍,这几个方案各有利弊:

第一、二个方案只能解决4000万吨左右原油的运输问题,这与远东国家需从中东进口4亿吨左右的原油相比,作用相当有限。并且第二方案也不具备经济竞争优势。

第三方案--在克拉地峡开凿一条亚洲的“巴拿马运河”--一直是“撇开马六甲”设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案。

从运输成本考虑,大型油轮明显的经济优势,决定了石油远距离运输利用海运的必然性。但该工程巨大的投资额,以及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使得各方一直举棋不定。

在泰国,克拉运河计划已讨论超过100年。泰国政府对此项目相当热心,多次进行论证。但是由于投资过大,单凭泰国自身力量难以承担,泰国一直在争取其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他国家合作共建。

2003年初,泰国政府授权一家香港公司负责进行可行性研究。该香港公司预计,工程费用将高达250亿美元。另有2002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开凿工程应在2005年正式开始,整个工程可提供3万人就业,用10年时间完工。

根据相关研究,运河开通之后,航程至少缩短700英里,可节省2-5天航行时间,大型油轮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18万英镑左右。

泰国参议院委员会主席布拉基特说,政府已经成立了12个委员会,包括日本、中国和马来西亚内在多个国家已经表示愿意资助研究其可行性。

“东盟+ 3”新格局

如果克拉地峡运河计划实现,肯定会是21世纪最庞大的工程之一,不但欧亚贸易路线将因此改变,也为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及安全战略带来巨大变化。

日本是克拉地峡运河的另一个热心者。朱兴珊介绍,日本多次主动提出各种避开马六甲的建议,并希望得到中国的积极回应。

日本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田边敏宪说,中国未来从中近东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其规模将与日本从中近东进口的规模相匹敌。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他认为,在能源问题上,"东盟+3(日中韩)"必须要友好地开展合作。

田边还认为,欧洲之所以能够建立欧盟,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建立了煤钢共同体。日中两国,视情况可以加上韩国甚至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应该建立一个能源共同体。

日方有专家提出,可以考虑围绕泰国克拉地峡运河的施工,以及将来的经营管理,将周边地区作为东亚能源储备流通基地,以“东盟+3”的方式共同经营。

而中国之所以始终对这个工程犹豫不决,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到对新加坡利益影响太大。一位石油专家表示,中国与泰国、日本等合作修建完成克拉地峡运河工程,这在技术上、财政上并无多大困难,一旦实现也可减少受制于人的风险,经济上对中国、泰国都有好处,但必将对新加坡的航运业大大不利。

这位石油专家认为,SARS肆虐期间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让很多中国人大感意外;再加上北里海石油项目失败,中国有可能重新考虑自己在东南亚的利益。朱兴珊也认为,单从克拉地峡运河本身看,该项目对中国石油安全是有好处的。如果项目变为现实,中国可能选择参股的方式进入这一新的战略通道的建设。但由于投资数额巨大,加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对于项目何时会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他表示不好预测。

不会放弃里海

即使克拉运河开工,里海对中国石油战略仍属至关重要的地区。石油经济和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刘克雨说,里海是任何一个大石油公司都肯定会寻找机会的地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近年几次出手海外市场被看作是代表中国政府的石油战略考虑。为了摆脱对中东地区的依赖,中国石油进口源开发的重点开始转向俄罗斯及中亚地区。这一战略意图不会轻易放弃。

日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输油管道协议,总投资额将达30亿至35亿美元,建成后每年将可输送1000万吨至2000万吨的原油至中国。这项协议与已经签订的中俄管道的协议合起来,可以解决相等于中国现时原油需求量的16%,大大减低内地对中东原油的依赖性。

此外,中国石化旗下的胜利油田6月4日与阿塞拜疆石油公司Socar签署一项价值1.4亿美元的合约,将共同重整一处陆上油田。中海油总会计师邱子磊也表示,中海油还会在里海继续寻找收购机会。

朱兴珊说,三大公司失意里海的教训需要总结,“走出去”战略仍应坚持,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在里海以更优惠的条件买到股份或进行油气勘探开发。

“撇开马六甲”三大方案

1、泰国在其南部沿海与日本合资兴建“海陆联运陆桥”,该项目由一套包括铁路、公路、原油输送管线组成的综合性运输系统,连接处于泰国地峡沿岸的深海港口和工业场区。通过管道输送,可以减少海上航行距离1000多公里。

2、日本三菱集团制定了一个计划,修建一条8000公里长的泛亚洲石油大陆桥,经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横贯中国北方,由海底隧道直抵日本,估计投资280亿美元。

3、在泰国南部克拉地峡开凿一条横跨泰国的运河,全长100公里,宽400米,水深25米,双向航道,适合远洋大船进出。船舶今后无须经马六甲海峡,由南中国海经暹逻湾,再经运河穿过安达曼海,直出印度洋。

朱兴珊谈失意里海的教训

首先是石油交易不要排斥综合手段。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中海油收购受挫,第一句就说,“对大石油公司而言,掺杂政治敏感的商业交易总是与地盘之争相伴随。”为获取石油利润和保障石油供应,各国几乎动用了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等一切手段,某些地区甚至出现行贿和暗杀。如果我们的石油企业把困难估计的充分一点,并尽早向政府汇报,通过政府把工作做在前头,很可能就不会失败,因为优先权交易要服从于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批准。

其次,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这次阻止收购的壳牌、埃尼、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巨头,与中国公司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这对他们充满吸引力。但要把潜在的市场优势变成真正的竞争优势,还需要与具体项目挂钩。中海油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上游油田,获得合资实体25%的股权,还享有勘探参与权,是建立在中国LNG(液化天然气)市场筹码之上的。如果我们把里海项目与通往中国的管道联系起来,可能又是另一番情形。

第三,统一协调,形成合力。目前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寻找项目时还出现盲目竞争现象。三大公司“走出去”的机构也互不相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有中国国际勘探开发公司负责如苏丹、哈萨克斯坦等地的业务,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也有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开展其他地区业务,如收购赫斯公司在印尼的区块;中国石化集团的海外勘探开发业务是归集团公司负责,中海油是股份公司负责。这样就更加显得杂乱和分散,如何与西方跨国公司去竞争?建议国家要加大对我国石油走出去的研究、指导和协调力度,在现有的机构框架下起码要做到在同一个项目上一个声音对外。

什么是海陆联运,河海联运

在运输过程中,海运和陆路运输结合,提高运输效率,节约成本,称为海陆联运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

在运输过程中,海运和河运结合,提高运输效率,节约成本,称为河海联运。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伤者对比多家,最终信赖我们。 专业伤残评定,快速搞定赔偿。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3-21 15:50

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

泰国克拉运河中国撇开马六甲开凿泰运河将震动南亚2003-07-03 09:57:45 《经济》月刊南方网讯 中国石油里海折戟,使得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石油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促使一度搁置海陆联运的竞争对手是的泰国克拉运河方案重新进入决策层视野,据参加过 ...
33热度
2024年2月北京延庆交通事故,伤者无责,导致肋骨骨折、头部损伤、腹部损伤等。元甲律所与保险公司和解谈判,在没有去做鉴定情况下,保险公司认可了十级伤残,双方和解,伤者快速拿到赔偿款23.5万元。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5-30 15:12

⚠事故后第7天千万别做这件事! (96%的人踩坑导致赔偿减半) 本周六模拟法庭揭晓10大致命失误 带事故材料的优先占座→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3-21 16:04

多车辆连环交通事故,死亡三人,事故责任认定情况极其复杂,当事人立即委托元甲律师争取有利责任划分,元甲律师团队去事发现场勘察、画出事故图、分析路况信息、查看监控等,只为全力帮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2-09 16:27

努力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呢?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7-12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