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4日公布,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统计数据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日平均工资的计算公式,对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国家赔偿案件,最高检第十检察厅确定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了新的日赔偿标准为373.10元。
另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自2021年5月20日起执行该日赔偿标准。
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1、两者的赔偿主体不同。国家赔偿的主体是国家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即国家是赔偿责任的承担者,但具体的赔偿义务由法定赔偿义务机关履行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民事赔偿的主体是民事主体,赔偿主体与赔偿义务人是一致的。2、两种赔偿发生的基础不同。国家赔偿发生在国家权力的动作过程中,由国家侵权行为引起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而民事赔偿则由发事侵权行为引起,发生在民事活动中,与公共权力的动作无关。3、两种赔偿的归责原则不同。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违法原则;而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过错原则。4、两种赔偿的程序不同。在提起国家赔偿诉讼之前,除在行政诉讼中附带提起赔偿外,请求人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即实行赔偿义务的机关决定前置原则,不经该决定程序,法院不予受理;而民事赔偿中,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赔偿请求,无需经过任何前置程序。5、两者的赔偿范围不同。国家赔偿主要限于物质损害的赔偿,精神损害原则上不予赔偿,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以直接损失为限,不包括间接损失;而民事赔偿既包括对物损害的赔偿,也包括对精神损害的赔偿,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不以直接损失为限,也包括间接损失。6、两者的赔偿方式不同。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赔偿方式;而民事赔偿既可以采取金钱赔偿方式,也可以采取恢复原状等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十五条 刑事赔偿的范围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
1、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
2、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
4、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5、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6、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
7、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
国家赔偿应赔偿哪些,都有什么解释在我国如相关的合法公民,因相关的政府部门或国家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利益进行相关的侵害时,我国的公民可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相应的维护。 国家赔偿 范围主要包括人身自由的损害、侵犯公民健康生命权益、对公民的相关财产权益的侵害进行相应的赔偿。 一、国家赔偿费标准 按照我国的《 国家赔偿法 》规定,主要有行政赔偿和 刑事赔偿 两种国家赔偿。 赔偿金 计算标准有三方面: (一)、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每日的赔偿金计算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的情形,主要包括违法实施拘留、收容审查、错误 逮捕 、错误的 羁押 判决并已执行、 非法拘禁 等违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首先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金采用的是相对固定额度的标准,即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布数据)上年度职工日平均 工资 计算。对于受到侵害的公民,无论是谁,无论其收入情况等有什么差异,不管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赔偿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其次,每日的赔偿金数额不是不变的固定数额,而是按照国家上年职工日平均工资不断提高,日赔偿金标准也相应递增。最高人民检察院 刑事申诉 检察厅2018年5月16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检察院办理自身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时,执行新的日 赔偿标准 284.74元。 (二)、侵犯公民 生命健康权 的赔偿标准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的损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是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一般伤害,受害人的身体能够通过医疗复原的,比如躯体软组织挫伤、皮肤破裂等; 2、是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残疾,受害人部分或者全部 丧失劳动能力 ,比如四肢瘫痪、失聪失明、精神失常等; 3、是造成公民死亡。 针对这几种不同情况,《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了不同的赔偿标准: ①、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 医疗费 ,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医疗费包括:医药费、 护理费 、住院费、合理的营养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指受害人本应得到的劳动收入。但是,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并不是按照受害人实际的收入情况确定,而是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每日的赔偿金。比如,1992年国家职工日平均工资为7.3元,王某因身体伤害耽误了30天的工作,就应赔偿其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约211元。并且,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的赔偿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也就是说,如果受害人的身体超过5年仍未痊愈,也只赔偿其相当于5年的误工收入。 ②、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 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残疾赔偿金,是对公民因身体残疾而失去的收入、所受到的痛苦以及雇请人员扶助所花费的费用的赔偿。残疾程度不同,残疾赔偿金的数额也应不同残疾等级越高,残疾赔偿金的数额也应越高。但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赔偿金有最高额限制,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 ③、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受害人 扶养 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对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赔偿,高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相当于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并且,受害人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是指依靠受害人的收入维持生活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是受害人的近亲属,如受害人的父母、子女;也可以是与受害人没有亲属关系但一直由受害人扶养的人,如受害人 赡养 的前妻的父母、被害人捡到并 抚养 的弃婴等。 ④、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 死亡赔偿金 、 丧葬费 ,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家属的抚慰金。丧葬费是办理丧失的费用。两部分加起来的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对于造成受害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死亡的,都应当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支付生活费。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人所需的基本生活费也不相同,因此,有关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应当参照当地民政部门有关生活救济的规定办理。有关给付生活费的期限问题,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他无劳动能力的人,因一般无法再恢复劳动能力,生活费应给付至其死亡时止。 (三)、侵犯财产权利的赔偿标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违法科处罚款、 罚金 ,追缴、 没收财产 ,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对于侵犯财产权的赔偿,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应当及时返还财产和恢复原状。财产已被损坏、灭失,以及由于查封、扣押、吊销许可证和执照造成其它损失的,应当按照直接损失予以赔偿。直接损失,又称积极损失,是指现存财产或者利益的减少。赔偿直接损失,就是赔偿已经发生的确定的损失,而不包括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预期利益。例如:某行政机关违法没收个体工商户陈某经营的1000公斤大米,并进行拍卖,此时,1000公斤大米是陈某的直接损失,应当将拍卖所得价款返还给陈某作为赔偿,但是该1000公斤大米如未被没收可以进行正常销售的利润,则属于不确定的预期利益,不在国家赔偿的范围之内。 我国对国家赔偿的相关赔偿范围和相关赔偿标准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公民因国家部门或国家工作人员的侵害行为,都可以身亲相应的赔偿。在进行这类事件的办理时,提供相关的 证据 ,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相应的维护和赔偿办理。
国家赔偿和国家补偿的例子1、两者发生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的基础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引起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以违法为前提;国家补偿由国家的合法行为引起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不以违法为前提。
2、两者性质不同。国家补偿的根本属性在于国家对特定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损失的填补,旨在求得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补救,以体现其与普通公众间的利益平衡,并不意味着任何对国家的非难。这可以说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3、时间要求不同。国家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是损害的实际发生,即先有损害,后有赔偿;而国家补偿即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后进行。
4、两者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国家赔偿责任以金钱赔偿为原则,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等方式为辅;国家补偿责任多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
5、工作人员的责任不同。国家赔偿制度中有追偿制度。在国家赔偿国家赔偿和赔偿损失 了受害人的损失以后要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作出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追偿,但是国家补偿制度中没有追偿制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依照本法及时履行赔偿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