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导火线是1936年12月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的西安事变。
首先要理解近代历史的脉络,主要是日俄两国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
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击败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了俄国,夺取了朝鲜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权,同时因为日本帮助清国夺回东北地区,清日关系开始好转。于是互设大使。清国要求日本驱逐在日本东京及横滨地区搞革命的孙文及同盟会。这是孙文与日本关系交恶的开始。
1911年,与日本关系不错的满清朝廷垮台,袁世凯做了总统,袁世凯本人在朝鲜的经历,导致他仇日。于是中华民国与日本关系交恶。
1916年,袁世凯病死,继位的段祺瑞、黎元洪等北洋政府,采取了与袁世凯不同的对日态度,他们开始亲日。
1922年~1923年,孙文投靠苏俄,在苏俄的资助下,建立军校和军队,并在广州建立了军政府。与北京的北洋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1924年,北洋政府内乱,冯吕布等军阀发动政变,将总统曹锟推翻下台,并将清帝赶出紫禁城。【清帝绝望,出走天津租界区,后来又在日本帮助下,回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建立了“伪满洲国”。】
1925年,孙文去世,广州军政府决定北伐,彻底推翻北洋政府。后经过三年内乱,终于在1928年,北洋最大军阀张学良决定投靠蒋介石,北洋战争结束。同时此时蒋介石与苏俄决裂,开始“剿匪”。
1929年~1931年,原本亲日的奉系军阀张学良,投靠南京的蒋介石,也导致了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利益受损,于是发动兵变,占领了东北。并在天津接来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
1932~1935年,因失去东北,原本生活在北平的张学良罪责最大,因此被贬到西北地区去“剿匪”。张学良心有不甘,剿匪不成,反而暗中加入了“匪”...这是后话。
1936年12月12日,在苏俄势力的鼓动下,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绑架了蒋,逼蒋介石亲苏抗日。蒋被逼之下,只好顺从。
1937年1月开始,蒋开始向日本宣战,但仅对内宣布,并未对日本政府宣布。当年一月,爆发淞沪惨案。国军强行进入上海的日租界区,在虹口区驱逐和杀害了上万名日侨。三月,又爆发南京城内仇日情绪高涨,日侨被揍或被杀事件。一系列事件,引发日本国内震动,朝野为到底是否开展而争论不休,没有结论。因蒋并未真正对日宣战,所以日本政府很难对中国宣战。
1937年7月,爆发宛平事件,史称“七七事变”。引发了日本全国震怒,终于宣布对中国宣战。但中国说是日本人找此借口宣战。【不管是不是找借口宣战,事实上,西安事变之后,蒋就开始主动或被动实质对日宣战了...所以日本人找不找借口宣战,也无所谓了。】
日本侵华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
1、 日本综合国力的提高,迫切想改变战后对它的一些应有的限制,发展成军事大国。
2、在世界经济快速发挥的情况下,日本向海外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3、 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在日本普遍抬头。
4、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想借战争来缓解本国的阶级矛盾,转移国内视线。
扩展资料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
日本侵华战争最终以无条件投降结束: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青海外,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从1874到1945日本侵华时期,中国非正常死亡累积人数至少达2.8亿,经济损失50万亿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对外扩张;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八国联军侵华根本原因:帝后之争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导致清政府内部不安定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太后与皇帝意见不同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但列强支持皇帝新政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太后便利用义和团对洋人打砸抢烧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导火索 ,列强抗议,太后对13国宣战,拉开战争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