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我们应当理解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是企业承担法律责任的两种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主要有:1)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2)劳动合同终止时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3)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应按月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是法定的,不以用人单位是否给劳动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为支付条件。赔偿金则不同,在劳动关系前提下以是否给对方造成损害为标准,可将赔偿金分为依法律规定而给付的赔偿金和依实际造成的损害而给付的赔偿金两大类。下面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我们对赔偿金的法定情形逐项讨论:
1.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且已经履行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3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且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比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却约定试用期为5个月,试用期满后的工资为5000元/月。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只能约定不超过二个月的试用期。假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履行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了5个月的试用期,那么相当于有3个月的试用期是违法的。根据第83条的规定,这种情形下劳动者可获得的赔偿金为(5000*3个月违法试用期)15000元。
2.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这种情形下,劳动者请求支付赔偿金又同时请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对经济补偿金的请求仲裁庭/法院将不予支持。因为经济补偿金是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而赔偿金的支付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前提的,二者适用的条件是不一样的。
3.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如果因为劳动者的客观原因导致用人单位不能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就不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来源:网页链接
4.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5.用人单位被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金,而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应当向劳动者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哪些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通常劳动者面临重新就业的问题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给劳动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法律规定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应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助,即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本法第3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用人单位因本法第2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不需事先通知用人单位可立即解除合同。当出现上述情形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并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6条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此类经济补偿是在劳资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情形下发生的,但仅在用人单位首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才承担支付补偿金的责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由用人单位向职工提出并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1、劳动者患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并由原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其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他工作之后,仍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此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不能胜任工作”是指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用人单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额标准,使劳动者无法完成。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四、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1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这类经济补偿金的发生主要是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进行裁员解除劳动合同时而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或者其他情形出现,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对被裁减人员,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一项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未续订劳动合同或者无劳动合同延续情形的,劳动合同终止。由于劳动合同到期时是需要双方协商一致才能续订的,所以劳动合同的终止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由于用人单位不愿意续订,也可能是劳动者不愿意续订,也可能是双方都不愿意续订,也可能是双方都有续订意愿但就续订条件未能协商一致。对于不同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不同的责任,这是本条法律规定确定的原则。
1. 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经济补偿金的给付责任。
2.如果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提出续订劳动合同,而且续订劳动合同的条件不低于原来劳动合同的条件,也就是维持原条件或者高于原条件的,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仍然坚持不续订劳动合同的,免除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另外,《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2条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用人单位也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六、依照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此类补偿金是《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的新类型,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解散、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责令关闭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企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的规定,企业在解除或 终止劳动合同 时应 支付经济补偿金 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 解除劳动合同 的。 2.用人单位未即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合同,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者非法 限制人身自由 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8.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9.劳动者 不能胜任工作 ,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10.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 合同无法履行 ,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 变更劳动合同 的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11.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1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13.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终止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的。 1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导致劳动合同终止 的。 15.用人单位被员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除,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 1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在哪些情形下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1.单方面合法解除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的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单方面解除,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和代通知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有哪些?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应当 支付经济补偿金 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的情形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 (一)公司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公司在下列情形下,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公司另行安排的工作,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 不能胜任工作 ,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的; 3、 劳动合同订立 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 合同无法履行 ,经公司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 变更劳动合同 内容达成协议,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公司依法大量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的。 公司不再续订或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1、除公司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 续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公司不续订劳动合同的。 2、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3、 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 、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公司决定提前解散的; 四、劳动者被迫辞职,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1、八、公司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 限制人身自由 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迫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2、公司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迫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他情形。此为兜底性条款,在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情形的,依照其规定处理。
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一、企业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八种情形
(一)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用人单位须有证据证明拟被辞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明确约定该岗位的录用条件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在日常工作中有完善的考核制度。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何种程度属于严重由劳动仲裁机构及法院裁量,但实践中以下情形一般会被认定为严重违反劳动记录或规章制度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
1、违反公司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及工作纪律的行为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
2、影响生产秩序及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
3、多次聚众闹事,妨害正常工作秩序;
4、严重违反各种安全制度,导致重大人身或设备事故;
5、工作严重失误导致公司大量产品不合格或者其他导致公司利益重大损失;
6、故意毁坏单位财物,金额较大的;
7、一个月内迟到、早退或旷工累计一定次数/天数;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本条款要求劳动者存在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造成那个重大损害。因此用人单位可以在《用工合同》、《规章制度》或《内部岗位责任》等规定中明确列明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的具体情形,及重大损失的标准。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被判缓刑的同样适用。
(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若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并未造成严重影响,用人单位仍需解除劳动关系的,则需履行告知该劳动者中止其他劳动关系的义务。
(六)劳动合同合同无效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七)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八)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者因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司法实践中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25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