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以下几点,若符合,你案子赢面不大……
1.你收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的不是现金,对方是转账给你并留有记录;——钱保不住
2.你主动索要高额赔偿并留下了证据;——敲诈勒索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的要件之一
3.你明确告知警方、证人或当时证据显示你完全知晓对方酒驾;——敲诈勒索的又一个要件
以上三点凑齐了,基本上你就有牢狱之灾,赶紧央求醉驾司机谅解,你给对方一些钱让他撤诉吧。
另外,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我听说有人遇到过这样的事儿:张三酒驾撞了李四的车,张三承认并要求李四不要报警,同时提出可赔偿。
李四说:我感冒了闻不出你身上有没有酒味儿,我现在报警或者直接报保险公司吧。
张三说:别报警了,也别报保险公司,我赔你钱,你说个数。
李四说:你想私了是吗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很抱歉我不大懂车,要多少钱我完全没概念,另外我这几天忙要出差,恐怕没法儿跟你花时间协商修理费,咱们还是报警吧。
张三说:你说个数,我转账给你。别麻烦警察叔叔了。
李四说:我真不知道要多少钱才能修好,况且我赶时间,不能再啰嗦下去了,咱们赶紧报警吧,另外,我最不愿意转账收付款了,就算你陪我钱我也只能收现金。
张三说:我想息事宁人,给你5000,我只有这些现金。
李四说:这我可真不知道多了还是少了,咱们还是尽快报警吧。
张三说:你倒是说个数啊,给你2万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
李四说:你别吓唬我了,我真不想再耽误时间,我家里有事儿,咱们赶紧报警吧。
张三说:3万,这样行了吧,我家里人来送现金,马上到!
李四说:我真不知道要多少钱,你这多了少了的我也没时间再去处理,咱们还是报警吧。
张三说:你拿着钱,多了少了算我的,咱们别报警。
李四说:报警处理效率高,以后我不用再麻麻烦烦跟着跑这事儿。
张三说:我这钱就算买你时间了,你放过我吧?
过了一阵……情景脑补,但李四逐渐从坚持报警缓和下来。
李四说:你这往里塞了多少钱我也没看清,我实在没时间了,不报警就不报警吧,我要赶时间,咱写个字据就说今天这车祸已经协商妥当各自修车。
15年的驾驶经验总结:交通事故中,对方酒驾,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既能合法合规处理好事故,又能保证自己不遭受损失,就拿题主反馈的事件来详细说说遇到此类事故到底该如何正确处理。
“我追尾别人,对方喝酒,对方给我3万元,第二天状告我敲诈,怎么办?”在这个事故中,我们先了解清楚酒驾、敲诈、事故责任划分这三个问题。
一、关于酒驾的判定标准和处罚
1、酒驾判定标准: 驾驶员血液中每100ml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小于80mg即为饮酒驾车;
酒驾处罚:暂扣驾驶证1-3个月,并处200-500元罚款,扣6分。
2、醉驾判断标准: 驾驶员血液中每100ml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即为醉酒驾车;
醉驾处罚:分三个档次,
第一档,未发生严重事故,5年内不得驾驶机动车,并处1000-2000罚款,如果曾经因饮酒被处罚过,还将面临行政拘留。
第二档,驾驶营运机动车辆,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禁驾10年,处15日行政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
第三档,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终身禁驾,此类情况较为复杂,这里不再赘述。
一般来说,喝啤酒超过350ml,也就是大半瓶矿泉水的量,其酒精含量就可能超过了20mg/100ml,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是否为酒驾、醉驾,不是以吹气检测数值来定,而是以抽血检测的酒精含量为准。
二、敲诈勒索的判定标准和处罚
敲诈判定标准: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对受害人进行威胁或者要挟,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即视为敲诈。
处罚: 主要以金额大小或情节轻重来判定,金额在2000-5000以上或者进行多次敲诈,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被处罚金,金额在3-10万以上,判处3-10年,并处罚金。
这里有3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一是非法据为己有,拒不退还;二是对受害人进行威胁;三是金额大小。
在这个事件中,前车司机有无饮酒和事故责任划分没有关系,交警定责依据是根据造成事故的原因来判定的;假设前车有酒驾行为,需要另外处理。
三、追尾事故正确处理方式
第一种情况、不报交警,双方私下协商处理
如果是轻微事故,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双方对事故责任的划分没有异议,那无需报交警,先拍照,多个角度留存好事故现场照片,然后撤离到安全地段,双方车主协商处理;
假设后车全责,那两车的损失都由后车承担,但是假设前车有饮酒行为,那一般情况下,前车自己有所顾虑,毕竟相比维修费用,酒驾的处罚严重太多。
这时候,前车自然不会要求后车承担责任,前车自己承担维修两车的费用,甚至前车可能还会拿出远高于实际维修的费用给后车主。
在这种情况下,后车主正确的做法是,关于前车主动提出承担责任和给予赔偿的时候拍下视频或者留下录音,至于前车驾驶员有无酒驾行为,那是需要抽血检测才能判定的,后车主也无法判断,整个过程中绝口不提对方酒驾这事,此时只需问前车主该怎么处理,听前车主说就行。
假设后车主收了3万,第二天前车主告后车主敲诈,会怎么样?
从上面所说的敲诈判定标准来说,即使后车主主动提出要3万,也需要前车主提供视频或者录音一类的凭证来证明后车主存在敲诈嫌疑,即使前车主提供这些证据,后车主收钱是用来维修自己车辆损失,就这一点,就无法构成非法占有,也就不存在敲诈行为,只能说明这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为了避免后车主担忧,整个协商过程中,后车主不要主动提出要求赔钱金额或者提到前车主酒驾之类的字眼,当前车主提出给后车主赔偿的时候,最好写一份协商的字据,简单说明此次交通事故中,前车全责,负责后车的维修费用以及误工等费用,然后签字按手印,一式两份,最好收现金,再加上录音一类的凭证,也不会出现其他问题。
第二种情况、有人员受伤,报交警处理
如果事故中有人员受伤,看伤情情况,有必要就先打120,然后报交警,最后再打给保险公司,这种情况下,无论谁的主责,谁无责,最好不要私下协商处理,报交警处理是最稳妥的做法。
报交警的情况下,交警定责,保险公司人员到现场拍照对车辆进行定损,这里需要注意,保险公司一般都会要求到他们合作的指定维修点进行维修,如果车辆是一些小问题,那可以到保险公司指定的维修店处理。
如果车辆损坏无法准确确定,可能涉及到重要零部件等情况下,车主最好要求到4S店维修,毕竟这样修好后才有保障,到什么地方维修这个需要双方协商来定,另外对于定损费用,尽量先咨询4S店或者专业人员,先大概确认维修费用,以免定损费用过低,到最后无法保证按质按量修好。
车辆维修后开具维修发票,车主根据保险公司要求提相应资料,等待理赔即可,只是有一点,后车主报了保险,第二年保费会上浮。
交通事故中,只要不涉及刑事,双方是可以私下协商解决的,尤其是对方喝了酒的情况下,对方一定不想报交警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无法确认他是否属于酒驾或者醉驾,也就无需提及,对方心知肚明。
接下来双方就维修赔偿协商,一般无法准确估算维修费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要求对方多赔偿一部分,当然了,比如维修费用大概需要1万,你也不要狮子大开口要10万,这时候问对方愿意赔付多少即可,如果觉得低,就报警处理,协商过程记得录音或者拍视频为证,至于敲诈,那完全涉及不到,无需担心。
一、关于追尾
二、关于酒驾
三、关于敲诈勒索
开车追尾,对方酒驾,赔偿我3万元之后,又告我敲诈,该怎样反击?
开车出现事故,遇上酒驾之人,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
总结
对方是想着酒驾的证据没了,反过来告你追尾和敲诈,好一个金蝉脱壳后反客为主!
现场还原
追尾: 同车道行驶的车辆尾随而行时,后车车头与前车车尾相撞的行为。
责任认定: 一般情况下,后方车辆全责,因为追尾的情况一般是判定为安全车距不够导致的,所以追尾事故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后车全责。也有特殊情况,像前车后溜、加塞、连环追尾等情况,划定责任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酒驾: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 饮酒驾车 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20mg/100ml, 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醉酒驾车 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处理结果: 轻则暂扣驾驶证,罚款,重则吊销驾驶证、拘留、罚款,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敲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处理结果: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金额标准:数额较大: 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 数额巨大: 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数额特别巨大: 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 社会 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2.明白了这几个概念,我们来看这个事故中的责任方。
你追尾别人,正常情况下是你要负主要责任甚至是全责。但对方下车后,被你发现对方喝酒了,对方由于某种原因(公职人员、公众人物、担心留案底、怕更高处罚),害怕你报警,就主动认怂,提出倒赔你3万块钱!你看还有这好事,就欣然答应。结果对方第二天酒醒,知道抽血化验检查不出昨晚饮酒驾车了,就反过来告你敲诈勒索。到了警局,对方有你收红包的凭证,你没对方酒驾的证据,警方只能定你追尾全责,无法定对方酒驾事实,你应该赔钱,结果变成了对方赔钱。而且修车费也就2000元,加上误工费1500元,最多3500元,结果你收了3万元,进一步坐实了你敲诈的事实。那么,现在是你还钱加赔修车费,你还能办个取保候审,再想办法;不然,就先拘留着,再处理。
现场不同的处理方式
遇上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私了(违法的),一种是报警。
为什么说私了是违法的,有法律依据的,在《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中明确提出不能私了的几种情形:
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执行,否则就是违法。
私了(违法的)
现实生活里,恐怕很多人选择私了(违法的)。
“ 社会 经验丰富的人”私了,可以避免自己赔偿,又白白得到一笔赔偿款。
“贪小便宜的人”可能就像题主一样倒霉,让对方逃脱后,反而被倒打一耙。
下车以后闻到对方身上一股酒味,就立马拿出手机。对方见你要报警,肯定是慌了,会主动提出私了,并赔付你一笔修车费。你只说报警解决,不要私了,并且坚决不提赔偿多少钱,自己少说话,只让对方说钱的事。等对方报出的价格符合你的心理预期,同时金额合理、不超过正常数额,就可以答应。同时提出只要现金,不要网上转账。对方把钱给你了,双方立马写个字据,表示该事件解决了,双方不再互相纠缠。
一般情况下,酒驾的人胆小,害怕被查,至此会选择接受。
但稍微懂法的,就可能给对方挖了大坑,你有字据,我可以说是在你威胁我的情况下,我被逼无奈才写的!这样的字据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
一想到自己不用赔付,反而能获得一笔赔偿。立马谈钱,原本只要赔3000,仗着自己手握对方酒驾的把柄,狮子大开口,直接要3万,网上转账收钱,顺带发个朋友圈秀一下!
再算一下成本帐,原本你只需要赔付几百元修车费,结果不仅要赔修车费,还要住进包吃包住铁窗房,失去自由和家人。
报警
1.遵守法律规定。
2.如果对方酒驾撞到我们了,我们还会选择放过他吗?
3.对方被我们放走,因为酒驾发生事故,不仅法律上不会放过你,看着受害方,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
4.如果放对方走,对方就在前面撞到我们的亲人!你品、好好品品!
写在最后的诗
没事多学法,维护好权益。遇事遵法办,莫要起贪心。一时占便宜,恐怕毁一生!
我追尾别人,对方喝酒,对方给我3万元,第二天告我敲诈,怎么办?
遇到这个问题你就这样做:你就说要报警,对方问你要多少钱,你别说要钱,一个钱字都别提,就说要报警,必须等对方说给你多少钱,给的少就继续说报警,给的多就写条留个证据,就说是修理费和精神损失费,精神损失费是没有上限的,不用担心。
最好就是先打110报警备案,一般他们会问你有没有人伤,你答没有110那边也是叫你们自己协商,千万自己不开口说要多少钱,要对方开价自己也不要还价,只要不达到理想的数就不说话就摇摇头,收钱就只要现金,[机智][机智][机智]双方商以结果一致后再打110说:没人伤就商议私了结案
还有一种情况下醉酒者第二天返问你敲诈罪不成立的就是你要有录音只是其一,第二点才是重要的。那就是有证据证明他在什么地方喝酒的录像,重点啊。
前车主这样写行不行:我因违规驾驶致对方(后车主)车辆损坏,因双方不了解维修费用几何无法预估修车费用及务工损失费用,现先给对方(后车主)3万元用作维修车辆及务工损失费用以及在车辆没有修好之前对方(后车主)的上下班以及日常生活出行打车费用,待车辆修好之后多还少补(或:剩余费用作为对方精神损失费之赔偿)双方在自愿平等之情况下同意且无异议,不得事后再以任何理由纠缠。
有那么一些人,越来越缺少真诚、老实,越来越奸诈,欺骗。也教会了我们要进一步、每一步都必须提防和防范其他人。表面上的都是文明、礼貌,坦诚,背地里确是肮脏,冷漠、欺骗和贪婪!
吃一堑长一智,谁叫你头脑简单,又喜欢占便宜,吃亏上当合该。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赔礼道歉,退钱,把别人的车修好,否则,告你敲诈,吃不了兜着走。
我经历过类似的事,我的受损车他负责维修,额外给了我2万,啥事没有,还成为好朋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启动。
几年前的一天深夜,下着小雨,我驾驶帕萨特回家,不小心追尾一辆宝马,宝马车下来一位中年男人,戴金丝眼镜,文质彬彬,一身酒气,宝马车尾严重受损,我车头损失也不小,估计要几大万,才能恢复正常,我一个劲赔礼道歉,主动说走保险解决。
正准备给保险公司打电话,眼镜抢过我的电话说,大哥,应酬喝了点酒,以为深更半夜不会出事,人算不如天算,被追尾了,求我千万别报保险公司,不然他损失惨重。还说我的车他负责维修,额外给我2万私了。
担心他酒醒后告我敲诈,坚持走保险解决。僵持不下,眼镜被迫说他是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如果被发现酒后驾车,肯定开除公职,他上有老、下有小,丢了饭碗,后果不堪设想,求我放他一马。
看他确实很悔恨,让他丢饭碗,于心不忍,但又担心他反悔告我敲诈,左右为难,权衡再三,最后同意只要把我的车修好即可,拒绝2万额外补偿。可眼镜非要补偿,否则,他始终不放心。
僵持不下,眼镜问我在什么单位,我说在某单位,没想到他与我单位老总关系很铁,立马请求帮忙,老总马不停蹄赶过来,了解实情后,说不打不相识,眼镜负责把车修好即可,可眼镜不放心,非要我接受补偿,否则,他担惊受怕。
没办法,老总只好叫我收下,自告奋勇说他当见证人,全程录音录像,要求眼睛对着镜头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音像资料各自保存一份,避免双方反悔,就这样我白得了2万。
我追别人的尾,白得2万,内心有愧,良心不安,我请老总和眼睛吃饭,他们从不推迟,白得的2万,几乎全部拿出来请他们吃饭喝酒了,有一次大家不约而同拿出录像资料,当场烧毁,我们成了好朋友。
说实话,如果依法依规处理这次交通事故,眼镜的下场不堪设想,损失不可估量。我接受这样的处理,实属无奈。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否则后果相当严重。
粮农二代,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谢谢!
让他告!交通事故可以履行简易处理程序。双方达成自愿和解没毛病。只要你没有威胁逼迫,或者说对方无法证明你威胁逼迫就问题不大。
首先酒驾司机给你三万你一定使用了敲诈的手法。
这钱多了一点,事故抛开酒驾不说,你是主责。
但对方是酒驾,对方怕见官,让你站到了高点。
对方告你敲诈。是因为酒精已排泄完,证据消失。
表面对你非常不利。
但你记住一点,保持沉默对你最有利。
打官司有一个重要的诉讼法理逻辑,即谁主张谁举证!
记住,是谁主张谁举证。
你不要作任何辩解,也不要什么酒驾,违章行驶,非法占道,违章刹车之类任何东西。
既他先告你敲诈,必然需要陈述敲诈的理由。
你如动用武力了,他告你敲诈明显与事实不符,那是抢劫!
他是一个意识清晰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万元随便就支付他人,一定要有说得通的理由。
酒驾证据消失,追尾现场也消失了,但钱你却在你那。
让他把前因后果说明白,你只须一招,即沉默!
如他肆意抵赖,待他漏洞百出时,你就说他不亮尾灯非法倒车,撞坏你的车头,而你的车在静止不违规状态!
此法不可滥用,但对付非常之人一定得有非常之法!
希望协商和解!
真有如此蠢的前车醉酒司机吗?因为很简单,你追尾按道理应该是你给钱他,但为何是他给钱你呢?这逻辑别说警察,傻子都看出有问题。然后,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他无厘头转账三万给你,也说不通,他告你后稍微一查下去,他就暴露了自己酒驾了。你问问曾经酒驾被进去的人吧,三万能摆平酒驾的话,无数这些人个个都愿意掏。给三万还是被抓酒驾,正常人都会给三万。因为很明显酒驾的损失更大,那是要要扣甚至吊销执照的。假如真有人如你说的当晚给你三万,过后告你敲诈,最终结果就是你顶多退回三万,然后再加几百块罚款,最坏也只不过行拘几天。而他要行拘十五天,罚款两千,吊扣半年或吊销执照。这种情况下,你划算,他愚蠢。杀敌一千,自损八千。
我以我的切身经历告诉大家:如果对方要告你,你没有胜算,别听很多人又是说写证据,又是录音,录视频,我自己就经历过,差点坐牢。
驾龄20年了,虽然没有出过较大的交通事故,但是小事故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上前年,也就是2018年的冬天。大概晚上十二点了,朋友在我家玩,因为太晚,我让他在家留宿,他死活不肯,又离家较远,我只能开车去送他。
把朋友送到家返回来的时候,已经1点多了,我觉得有点困,但是想着还有几公里就到家了。作为驾驶员惯用的做法就是开窗透点新鲜空气,提神醒脑。就在我开窗的那一刻,只听见“哐当”一声,紧接着我的身子就飞向了前面的挡风玻璃,幸亏开得不是太快。
我下车查看,出事是在一个交叉路口,对方是从乡间小道里面开出来的,而我是行驶在主路上的,对方是一辆凯迪拉克,我的车头正好撞在对方的车头处,但仅是翼子板坏了,左前方的灯坏了。为了保护现场,我拿出手机,前后左右的拍照。
对方的驾驶员迟迟不见下车,我有点担心,是不是被撞死了,我心里越想越害怕。就走上前去,敲了敲车窗玻璃,对方打开车窗,还没等他说话,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鼻而来。
他看见我,就破口大骂,质问我是怎么开车的?
我知道,这特么是遇见酒驾了。于是我更是第一时间拍照留下证据,驾驶员打开车门,下车时站都站不稳偶尔,对方副驾驶还有一个男的,虽然喝了酒,但是比较清醒。
出了事,肯定就要解决。
对方驾驶员接着酒劲,非要说我开得太快,没有观察,是我的全责,还要我修车,并扬言他上面有人,等等之类的。
遇见这样的人,我是不能忍的。我一句话都没说,拿出手机,对方副驾驶就走过来,满脸堆笑地说:兄弟,他喝醉了,你大人不记小人过,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错.........
还没等他说完,驾驶员一把拉住我的衣服,并打断同伴跟我的交流,说:你不用跟他说这么多,我有的是钱,也有关系,怕个毛线。
我是彻底被惹怒了,推开他拉我衣服的手,毫不客气地指责他,并说马上报警。
他的同伴慌了,把驾驶员推进车里,就跟我谈,一个劲地道歉,还提出了很多条件。
首先他们的车,他们自己修,不要我负责(TM的,本来就不该我修)
其次,我的维修费用他们全部承担,并且额外给我4万块钱的损失费,说就当赔罪。
但是他们的条件就是不要报警。
我害怕有诈,坚持要报警处理,但是对方又加了10000,说就当帮帮忙,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都不容易,反正说了一大堆好话,我这人耳根子软,当然,钱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就吃了亏)。
磨不过他,就答应了。但还是留了个心眼,双方写了个协议,是我跟对方驾驶员签的,并且都拍了照片。证明事故的责任,以及处理方式,当然也写明了50000元的用途。他们给修理厂打电话,把我们的车拖到修理厂去维修,说修好了我直接去开车就行。并且让人送了50000元,交给了我。
第二天我正迷迷糊糊的,电话响了,接起电话,对方说自己是交警队的,问我是不是昨晚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并让我去交警队处理。
原来,对方在出事后不久,就去交警队自首了,而且经过了醒酒处理,酒精检测的结果是酒后驾驶。而且对方还把昨天晚上的照片都交给了交警队。
去了交警队,询问了出事的基本情况,伤情等。我拿出了协议,照片等,说我们是私下协商处理的,交警队说,对方是酒后驾驶,已经违法了,不能协商处理。
直接告诉我,要通过警方的责任划分,依法处理,如果有异议,可以去法院起诉。
并且告诉我,昨天晚上他们就做了酒精检测,证明自己确实是喝酒了,在酒后状态下,签的协议是无效的,法院是不会认可的。
我知道,这是上了套了。还是太年轻啊。
当然,对方并没有说要告我敲诈,只是让我把钱退了,然后事故按照交警的责任划分,承担责任。
我这时才明白,他们当时之所以那么做,其实就是拖延时间,因为出事时是报警检测,100%是醉驾,那就不是拘留15天那么简单了。
最后,我们俩1:9的责任,自己修车花了300多块钱。
通过这件事情,提醒新老司机们:
第一、为了家人和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勿酒后驾车。
第二、如果出现了交通事故,第一时间报警,别管他是家中有钱,还是上面有人。
第三、小便宜贪不得,如果我的当事人非要搞我敲诈,我说不定还真摊上官司了。
第四、酒后所有的行为,都不能作为法院采信的证据,不管是录音,视频,还是文字材料。
所以,不要轻信自己认为有用的证据。
对方酒驾撞到我,要求私了赔了我2万,现在反过来告我敲诈勒索,成立吗?所谓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就是反映了一种“贪婪”的现象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很多人在遇到麻烦事情的时候为了不想承担更多的责任会选择用钱来解决问题,达到“破财消灾”的目的,而受害一方在看到有钱收的时候便选择原谅对方,殊不知自己接受了别人的钱财有可能会被要回来。
本以为自己是祸中得福,殊不知对方喝了酒也保持着很清晰的处事思路,没过多久对方便告男子敲诈勒索,在得知自己被对方控告后男子才恍然大悟,因为事情已经过了几天而且也没记录什么他无法证明对方是酒驾,而交易记录确实记载着他收了对方两万元,如果他成功证明对方是酒驾也会被冠上包庇酒驾的罪名。
这名男子的遭遇是倒徾吗?这是他自己贪心找来的。酒驾是很严重的违法事情,任何帮助隐瞒酒驾的行为都会被列为包庇犯罪,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贪心,切勿被对方有机会利用自己的心理给自己制造麻烦。对此,各位看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
张某酒后驾车回家,由于酒后反应迟钝,观察力下降,与同向王某驾驶的价值20万元的SUV发生碰撞,致使王某车尾门严重变形,王某看到张某满嘴酒气,开口要求索赔3万元。张某提出车尾门损失最多不过几千元,希望赔偿1万元了事。可王某却口气强硬,声称3万元赔偿一分不能少,否则就选择报警处理。经过多次交涉无果,无奈之下,张某只得给付王某3万元“赔偿金”。事后,王某修车仅花费6000余元。
驾驶车辆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并以此为由敲诈勒索他人钱财的行为,俗称为“碰瓷”,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犯罪手段。对于“碰瓷”行为的定性一直都是难点,以前缺乏监控、行车记录仪等取证手段,很难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断是非。
对方酒驾撞到我,要求私了赔了我2万,现在反过来告我敲诈勒索,成立吗不构成敲诈勒索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的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酒驾不是刑事犯罪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只要不胁迫,私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了没有非法占有目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的
赔偿太多可以反告敲诈勒索吗单是索赔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因此索赔过度不属于敲诈。
【法律分析】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这是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威胁内容的种类没有限制,包括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进行威胁,威胁行为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不要求现实上使被害人产生了恐惧心理。威胁的内容是将由行为人自己实现,还是将由他人实现在所不问,威胁内容的实现也不要求自身是违法的,例如,行为人知道他人的犯罪事实,向司法机关告发是合法的,但行为人以向司法机关告发进行威胁索取财物的,也成立敲诈勒索罪。威胁的方法没有限制,既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暗示的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既可以便用语言文字,也可以使用动作手势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既可以直接通告被害人,也可以通过第三者通告被害人。威胁的结果,是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然后为了保护自己更大的利益而处分自己的数额较大的财产,进而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处分财产,并不限于被害人直接交付财产,也可以是因为恐惧而默许行为人取得财产,还可以是与被害人有特别关系的第三者基于被害人的财产处分意思交付财产。行为人敲诈勒索数额较小的公私财物的,不以犯罪论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方自愿给钱 告我敲诈,我把钱还给他还算诈骗吗?当事人自愿给钱后又反悔的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不可以告诈骗。给钱是属于赠与的行为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在钱转移给受赠人前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法律分析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男子酒驾主动赔偿10万,事后反告对方敲诈,公安不立案,法院怎么判的?男子赵某驾驶新买的轿车送女朋友回家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对面出现一辆车别人给了一笔赔偿反告敲诈 ,速度很快,远光灯也很刺眼,在公路上扭来扭去,赵某立即靠路边停下了车,对面的车没有刹车的意思,直接撞上了赵某的新车。
男子酒驾主动赔偿10万,事后反告对方敲诈
陈某承认自己喝酒了,请求赵某不要报警,提出私了,赵某提出,他车是新车,做婚车用的,被撞了挺晦气,要求男子陈某赔偿一辆同型号的新车。最后,在陈某的一再哀求下,通过多次协商,陈某除了赔偿修车费之外,再补偿车辆贬值费总计10万元。
让赵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事故发生5天后,男子陈某以赵某敲诈勒索了他10万元报警了,要求追究赵某的刑事责任,并退还10万元。公安机关经调查决定不予立案,理由是这是民事纠纷,发生事故,双方自愿达成协议,陈某自愿赔偿车辆修理费、贬值费10万元,没有证据表明赵某以报警威胁陈某,也没有敲诈勒索陈某财物。
可是陈某却不依不饶,随后,又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以赵某不当得利为由,请求返还10万元,最后法院判令赵某返还10万元给陈某。
本案中,陈某钻法律的空子,逃脱了醉驾的惩罚,同时,陈某出尔反尔,起诉要回10万元,虽然得到了法律的支持,但是,是严重的不讲武德,应当受到道德谴责。
一、法院为何会判决赵某退还陈某自愿给的10万元呢?
《民法典》的规定,因没有法律根据而获得利益,致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失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民法典》同时规定,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无效。
本案因为赵某在明知陈某酒后驾车,涉嫌醉驾犯罪,赵某为了获得利益,得到更多赔偿,隐瞒了陈某酒驾的事实,赵某存在违法行为,得到10万元没有法律依据,属不当得利。
所以,最终法院判决赵某退还不当得利的10万元,法院的判决合理合法。但是赵某对于自己因交通事故导致车损赔偿问题,可以依法对车辆评估之后,再行起诉陈某赔偿。
二、为何公安机关不依法追究陈某危险驾驶罪的刑事责任呢?
危险驾驶罪,是指触犯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醉酒状态或者以追逐竞驶、严重超载、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等方式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并危及公共安全所构成的犯罪。根据司法解释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血液内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100毫升的,属醉酒驾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认定陈某酒驾,或者醉驾,必须有陈某的酒精含量检测报告,由于事隔5天后,陈某本人才报案,此时,陈某体内酒精早已挥发的没有了,根本就不能检测出酒精含量了,只有陈某自人喝酒开车了,也是证据不足,这也正是陈某事后敢自己报案的原因。所以,公安机关也就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