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员工患有职业病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如下规定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
第五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的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第五十七条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八条 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五十九条 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第六十条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用人单位在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第六十一条 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其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他措施,使前款规定的职业病病人获得医疗救治。
得了职业病企业应承担什么责任?承担其职业病医疗费用或者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职业病防治法》第56条规定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58条规定: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即在员工疑似职业病期间,用人单位也不得让该员工离职,且必须承担相关体检、治疗费用及住院费等。因此,公司应该承担你的相关医疗费用。
此外,企业除了履行以上义务以外,还要及时向卫生部门上报。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扩展资料: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或者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一)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的;
(二)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
(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或者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
(四)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
(五)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六)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
(七)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
(八)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有哪些《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的法定责任如下职业病单位承担的责任 :
1、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 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3、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4、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开展职业卫生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5、 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装有效的防尘防毒装置,为个人提供防尘、防毒口罩、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6、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7、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8、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评价,并将结果记入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劳动者公布;
9、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应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和记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 及时安排疑似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11、 必须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12、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