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
回龙观位于北京城北北京回龙观 ,属于北京市昌平区。南距德胜门约16公里北京回龙观 ,北距昌平城约18公里北京回龙观 ,东边是天通苑,位于八达岭高速路东侧,离沙河镇不远。东起黄土南店,西北至二拨子。南为海淀区东北旺乡上地村,以观得名。
回龙观这个地名源于当地北京回龙观 的一个村庄-回龙观村。这个名字可追述到明代,源自明代皇帝十三陵谒陵。相传此地旧有一处道观,名为玄福观,是皇帝谒陵后回京途中小歇之处。久而久之,此观便被叫作回龙观,现道观遗址已无处可寻。
现在人们常误认为回龙观村南的一座庙宇旧址就是回龙观旧址,其实不然。在村北也有一处相等规模的庙宇旧址,两处庙宇只是回龙观村的古庙,俗称南庙、和北庙。与玄福观无任何关系。在旧时附近的村庄都有庙宇,而且多为两座分南北。
现在,城铁回龙观站东面铁路北面有一棵受保护的老槐树,那就是原来此地村庄北店村南庙的遗物,那时树上还挂有一尊清代的铁钟。
有北店就有南店,南店原址就是现在的“宽HOUSE”。南北店又合称黄土店,因此地盛产黄土。明代皇帝出行谒陵净水泼街黄土垫道的黄土多采自此地。现两处村庄已消失,移至北店嘉园和龙乡小区、南店新村。
昌平区
昌平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西北部,北与延庆区、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介于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之间,下辖8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
昌平自西汉设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被誉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素有“京师之枕”美称。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汤山是知名的温泉旅游胜地。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回龙观 :
百度百科-回龙观
百度百科-昌平区
北京回龙观在哪个区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北京回龙观 ,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北京回龙观 的办公所在地。那么北京回龙观在哪个区北京回龙观 ?
1、 回龙观在海淀和昌平交界处,现在属于昌平区。
2、 回龙观位于北京北部,具有850万平方米北京回龙观 的超大规模社区,常驻人口将达到30万人,有突出的人文特色,被公认为亚洲第一大社区,也是全国首级规模文化居住区。
3、 目前,回龙观社区整体规划北京回龙观 了三纵三横六条商业街,回龙观商业规划的主方向在于,改变过去居住加配套的简单格局,以回龙观区域为基础,逐步构建"大回龙观同核新城"。
关于北京回龙观在哪个区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北京回龙观的由来是什么?回龙观位于北京到京北昌平北京回龙观 的路上北京回龙观 ,现在这里已经由隶属昌平县的一个普通乡镇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住宅区。
回龙观的地名与皇上去十三陵祭祖有关,明代"土木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不幸被俘。迫于形势需要,兵部侍郎于谦拥立朱祁镇之弟、絣王朱祁钰为皇帝,即景帝。接着又发生北京回龙观 了"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将称帝的弟弟贬为絣王。并限定朱祁钰活不可祭祖、死不能入葬昌平天寿山明帝陵(十三陵)。
朱祁钰被贬后,孤独悲凉,思念父母,却连上坟的权利都被剥夺北京回龙观 了。无奈之下,北京回龙观 他只好选择回龙观这个地方,遥望天寿山,默默以心相祭,然后再含痛回府。后来,朱祁钰经常落脚的那座小庙就被称为回龙观,现在的回龙观就是指小庙的所在地。
关于回龙观,还有另外一个传说。
相传,有九条小龙惹恼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南极仙翁前去处置。南极仙翁来到九顶山要惩罚九个兄弟。
九龙不服,双方在水渊里打了起来,南极仙翁势单力薄,九龙又凭借水上的功夫大显身手,南极仙翁不久便败下阵来。
可他这样回去无法向玉帝交差,于是他急中生智,用南极神功搬走了东面的一个山头,水渊里的水立即向东海流去,水流干了,九龙离开水自然不是南极仙翁的对手,只能束手就擒。
南极仙翁打开宝葫芦,将九条龙收入其中,压在一块大青石板底下,上面又建了一座宫殿,以防止九龙逃走。这座宫殿就叫"回龙观",其意是希望九龙回心转意。之后,回龙观又成了骊山老母的行宫,为监督九龙,骊山老母每年都会定期来此住些时日。
老北京的地名(八)|回龙观回龙观的由来
回龙观位于北京城北北京回龙观 ,南距德胜门约16公里北京回龙观 ,北距昌平城约18公里北京回龙观 ,东边是天通苑北京回龙观 ,位于八达岭高速路东侧,离沙河镇不远。
最近十年来,回龙观的名气越来越大,北京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那些工作在上地、五道口、中关村等地的上班族更是熟悉。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居住在回龙观。当然,他们所知道的回龙观是北京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区,而非一座道观。
历史上,回龙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真的是一座道观吗?
关于回龙观的由来,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初期。当时的回龙观地区还没有房屋建筑,只是一片牧马草场,如今回龙观附近的西二旗、西三旗就是由牧马军卒的居住地而形成的村庄。到北京回龙观 了明朝中期,当时的皇帝弘治帝非常痴迷道教,还经常在宫殿里举办各种道教的仪式活动,引发众位大臣的不满。于是他便想找个清静的地方专门修道。
一天,弘治帝去天寿山拜谒皇陵,途中经过回龙观地区这片牧马场,觉得这里风水极好,很适合建立一座道观。于是就下旨在此处修建道观,赐名“玄福观”。道观由弘治十七年(1504年)开始修建,于正德十年(1515年)才建成,并最终改名为“玄福宫”。工程前后持续了十二年之久。
玄福宫的外在非常豪华,史料称这座道观:“琳宫贝宇,杰出霄汉,轮奂完美,丹碧辉映,遂为都城之北一伟观云。”由此可见其富丽堂皇。玄福宫不仅外表美轮美奂,其规模也非常大,足见弘治帝对它的重视。
据史料记载,玄福宫的山门既有内、外两重,钟楼、鼓楼、龙殿、虎殿、左右殿、正殿、南北方丈等均具备。正殿供奉玄武之神,即真武大帝。
玄福宫作为明朝中后期的一座皇家道观,同时也具有明帝谒陵时往来途中一处行宫的功能。建成后,明朝皇帝到天寿山拜谒皇陵时,在回銮的途中大多居住在这里。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后世人又称玄福宫为“回龙观”,并将这个名称一直流传到现在。
如今,皇帝的行宫已经非常残破,甚至不见踪影,但对于北京城的上班族而言,这里确实他们幸福的家园,成为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回龙观,北京龙的驻地回龙观北京回龙观 ,位于昌平区南部北京回龙观 ,本名元福宫,是明代中期建造的一座大型道观。
明清时当地人俗称此观为回龙观,它位于居庸关至北京城的必经之路旁,而且几乎是在这条道路的中点上。明代时回龙观此地原是御马监的马房草场,比较荒凉,既没有客栈供人休息,也没有水井供人饮水。因此明孝宗皇帝(朱祐樘)下令在此地修建一所道观供往来行人歇息,并凿井二座供附近居民汲取饮用。但此观还未修成孝宗皇帝就驾崩北京回龙观 了。到北京回龙观 了明武宗皇帝时改观为元福宫,令朝天宫(在帝王庙西侧)左演法陈良福为左至灵兼住持,北京回龙观 他的徒弟陆尚泰为观内住持。元福宫的修建时间长达半年时间,由外山门走入观内,经过内外山门和两侧的钟鼓楼,就是龙虎殿,其后是左右配殿,再向后就是正殿,正殿中供奉的是元武之神(即真武大帝)。山门内有两口石井,是供过往行人解渴消暑的。井的南北两侧建有方丈院,是观内道徒居住的地方。元福宫的院墙外是军营营房和马房,还有车园店,是军队驻扎的地方。武宗皇帝又把周围六十顷地划给元福宫,用以维持香火,“琳宫贝宇,杰出霄汉,轮奂完美,丹碧辉映,遂为都城之北一伟观云。”
元福宫在清代时早已衰败,殿宇倾倒,道士逃散,只剩下修建时明武宗皇帝所立的石碑倒在草丛之中,凄凉悲惨,现尚存遗址,就在二拨子村的西南角。
回龙观最为人所知的还是它的今貌,1999年,市政府开始在此地修建回龙观小区,当时曾是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中最大的居民住宅区,现已命名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成为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居住人群主要面向科教文卫系统人员。回龙观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当地现有人口已接近23万人,预计未来将达到30万人。随着市政道路系统的完善和生活设施的发展齐备以及周边环境的优化,将成为北京市最优良的社区之一。居住区略成长方形,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2公里。规划建设用地11.27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850万 ,未来将建成一个集居住、商业、 娱乐 为一体的新城,区北部为11.59平方公里的隔离绿地,是市区外围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距上地信息产业基地1公里,西距中关村 科技 园区1.5公里,成为高 科技 人才的安家首选。回龙观,将成为北京“龙”的驻地。
回龙观是北京哪个区回龙观位于北京昌平区。回龙观是一个有85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社区北京回龙观 ,常驻人口将达到30万人北京回龙观 ,有突出的人文特色北京回龙观 ,被公认为亚洲第一大社区,也是全国首级规模文化居住区。
回龙观这个地名源于当地的一个村庄,名字叫做“回龙观村”。该村庄名字可追述到明代,源自明代皇帝十三陵谒陵。相传此地旧有一处道观,名为玄福观,是皇帝谒陵后回京途中小歇之处。久而久之,此观便被叫作回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