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伤算肇事逃逸吗_撞车没伤人肇事逃逸算犯罪吗
《没有伤亡也可能构成肇事逃逸?5个要点说清法律界限》
一、怎样才算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发生后,司机逃离现场不一定都构成逃逸。法律规定了三个判断条件:主观想法、客观行为、逃离范围。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比如小王开车时低头看手机,不小心剐蹭了路边护栏。如果小王立即停车查看,打电话报保险处理,这种情况不算逃逸。但小王如果因为害怕扣分,直接开车离开现场,就可能构成逃逸。
二、关键看司机的主观想法
法律要求司机必须在明知发生事故的前提下故意离开。这里的"故意"包含两层意思:知道自己造成了事故,还要有逃避责任的打算。
有些司机撞到东西后,会误以为只是压到石子。这种情况因缺乏主观故意,不能算逃逸。但如果有行车记录仪证明司机明显感觉到碰撞后仍离开,就会被认定为故意逃逸。
三、客观行为必须违法
法律规定,只有原本的驾驶行为已经构成违法,逃逸才会加重处罚。具体包括四种情况:
1. 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事故
2. 违法行为直接引发事故后果
3. 司机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
4. 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老张醉酒驾驶撞坏隔离带,即便没有人员伤亡,他的逃逸行为也会被加重处罚。因为醉酒驾驶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且直接导致了事故。
四、逃离范围有新解释
过去很多人认为,只有当场逃离才算逃逸。现在法律规定,以下两种情况同样构成逃逸:
1. 送伤者到医院后偷偷离开
2. 在交警到达前找借口溜走
李师傅撞倒电动车后,主动将伤者送往医院。但在家属到达前,他借口买水离开再没回来。这种情况虽然没在事故现场逃跑,仍会被认定为逃逸。
五、没有伤亡也可能构成犯罪
即使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要符合三个条件就可能被追责:
1. 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
2. 司机负事故主要责任
3. 存在故意逃逸行为
2021年杭州某案例中,司机撞坏价值20万元的交通设施后逃逸。虽然没伤到人,但因损失重大仍被判刑。交警提醒,撞坏路灯、护栏等公共设施后,必须立即报警处理。
特别提醒:
1. 私了后也要留书面证明
2. 挪车前必须先拍照取证
3. 送医后要主动联系交警
4. 离开超过半小时可能被认定逃逸
常见误区:
"没看到人就不算逃逸":即便撞到动物或物品,只要存在主观故意都可能构成
"送医就不算逃逸":送医后必须完成报警登记流程
"小刮蹭没关系":累计三次逃逸记录会被吊销驾照
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133条,肇事逃逸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即使事故未造成伤亡,只要符合:造成30万元以上损失、负主要责任、存在逃逸行为,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正确处理流程:
1. 立即停车打开双闪
2. 设置警示标志
3. 检查人员伤亡情况
4. 拨打122报警
5. 拍摄现场照片
6. 配合交警调查
现实案例:
2022年北京朝阳区判决显示,司机王某剐蹭他人车辆后离开,虽然车损仅8000元,但因存在逃逸行为,最终被处行政拘留15日,驾驶证记12分。法院指出,事故后果轻重不影响逃逸行为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