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提供虚假证据会不会判刑_肇事者提供假信息
【帮朋友掩盖车祸真相 两人双双被判刑】
【案件经过】
去年11月7日晚上8点左右,湖南湘阴县新泉镇居民李孟开着车牌AEH821的小轿车回家。车上坐着他的朋友王来,两人刚从县城办完事。当车子开到新洲村路段时,突然撞倒路边行人任某。李孟没有驾照,看到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吓得马上开车逃跑。
李孟把车开到亲戚家藏起来。第二天,他和王来商量怎么处理这件事。两人决定修好车子,掩盖事故痕迹。他们去市场买了新的挡风玻璃、反光镜和大灯罩,自己动手把撞坏的地方修好。王来还专门跑到外县的汽车修理店,给整辆车重新喷漆。
【掩盖真相的步骤】
修车过程中,李孟负责拆卸损坏的零件,王来帮忙安装新配件。他们用砂纸打磨碰撞痕迹,仔细检查每个可能露馅的地方。喷漆时选择与原车相同的颜色,确保看不出修补痕迹。为了躲避追查,王来特意选择离家50公里外的修理厂。
两人以为这样就能瞒天过海。修完车后,李孟把车停回自家车库,照常上班生活。王来每天关注新闻,看有没有车祸报道。他们约定对外统一口径,说当晚在家看电视没出门。
【法律后果】
警察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现场留下部分车灯碎片和轮胎印,附近村民说看到银色轿车快速驶离。通过监控排查,警方在案发第23天找到藏在李孟亲戚家的肇事车。去年11月30日,民警在李家车库查获修复好的轿车,将两人带走。
交警部门鉴定显示,车辆修复痕迹与现场遗留物完全吻合。今年4月28日,检察机关以交通肇事罪起诉李孟,以包庇罪起诉王来。法院审理期间,李孟家人赔偿受害者家属12万元,双方达成和解。
【争议焦点】
庭审时,王来的辩护律师提出三个疑问:第一,帮忙修车是否算包庇?第二,王来只是帮忙没有直接肇事,为何要判刑?第三,赔偿后能否减轻处罚?
主审法官蒋武当庭解释:我国刑法第310条明确规定,明知他人犯罪仍帮助隐瞒,构成包庇罪。王来不仅目睹车祸全程,还主动参与销毁证据,完全符合定罪条件。
【法官解释】
蒋法官翻开法律条文逐条说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依法要判3年以上7年以下徒刑。李孟无证驾驶加重过错,但积极赔偿获得谅解,符合缓刑条件。王来帮助修车、喷漆、藏匿证据,已构成包庇罪,最低要判1年徒刑。
法院认为,两人事后补救行为不能抵消犯罪事实。虽然修复车辆属于事后行为,但目的是掩盖犯罪证据,妨碍司法调查。王来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公众警示】
这起案件给所有人敲响警钟。遇到交通事故时,正确做法是立即停车报警,保护现场,救助伤者。不能因为朋友义气就帮忙隐瞒,这样做既害朋友又害自己。
现在很多年轻人法律意识淡薄,觉得帮朋友修车不算大事。实际上,任何帮助罪犯逃避责任的行为都违法。本案中王来原本只需作证就能没事,结果因为错误选择,把自己送进监狱。
事故受害者家属表示,接受赔偿不代表原谅犯罪行为,只是给犯错者改过机会。法官提醒,取得谅解可以从轻处罚,但不会免除刑事责任。每个公民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本案当事人均为化名)
【案件细节补充】
事发路段为双向两车道,限速60公里。当时天色已暗,任某正在路边散步。尸检报告显示,死者被撞击后颅脑损伤当场死亡。车辆鉴定显示碰撞时速超过80公里,刹车痕迹只有2米。
李孟事后承认,自己2019年考驾照三次失败后就放弃考试。案发当天借亲戚的车去县城办事,为省打车费让朋友王来陪同。回程时着急回家,在弯道处未减速导致事故。
【法律知识延伸】
包庇罪不仅指作伪证,包括任何帮助罪犯逃避侦查的行为。比如提供躲藏地点、资助逃跑、销毁证据都算犯罪。即使是亲属间帮助,同样要负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比普通事故更重。本案若李孟不逃跑,可能判2年以下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刑期提高到3-7年。加上无证驾驶,最终判3年缓刑4年已属从轻。
【社会影响】
该案在当地引发广泛讨论。司法局随后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乡镇设置法律咨询点。交警部门加大查处无证驾驶力度,三个月内查获23起类似案件。
汽车修理行业也受到影响。现在修车厂接单时需登记车辆信息,发现可疑情况必须上报。有店主表示,再也不敢接来历不明的喷漆改装生意。
两位被告在庭审最后陈述时都流下悔恨的泪水。李孟说最对不起父母,他们用养老钱支付赔偿金。王来说本想帮朋友,没想到触犯法律,现在工作丢了还要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