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发生后对方逃逸能算他全责吗
交通事故逃逸责任全解析
一、对方逃逸就一定是全责吗?
发生交通事故后对方逃跑,这种情况通常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我国交通事故处理规定明确指出,交警部门划分事故责任时主要看两个因素: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当事人犯错的严重程度。
法律明确列出三种责任划分情况。第一种是单方过错导致事故,过错方负全责。第二种是多方有过错,按过错大小分担主责、同责或次责。第三种是意外事故,各方都不担责。如果一方故意制造事故,其他方无责。
针对逃逸行为,法律有专门条款。交通事故后逃跑的人要负全责。故意破坏现场或销毁证据的人也要负全责。这里有个特殊规定:为逃避责任弃车逃跑或躲藏的人,如果能证明其他当事人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责。但若同时发现逃逸者破坏过现场或证据,就不能减责。
二、哪些行为会被认定逃逸?
有八种典型情况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第一种是明知出事仍驾车逃离。第二种是自认无责直接离开。第三种是酒驾或无证驾驶后报案却不配合调查,私自离开又返回。第四种是送伤者就医后不报案擅自离开医院。第五种是送医时留下虚假信息后消失。
第六种是在调查期间逃跑。第七种是离开现场且不承认出事,但有证据显示其应当知道事故发生。第八种是赔偿协商不成或赔偿不足时强行离开且不留真实信息。
需要注意两种情况不算逃逸。一是事故未造成严重后果且双方当场和解,对方离开后反悔的。二是当事人因特殊情况(如送急救)暂时离开并及时报案的。
三、逃逸者要承担哪些后果?
逃逸者首先面临行政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处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同时吊销驾照且终身不得重考。
民事赔偿方面,逃逸者需全额赔偿受害者损失。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等。如果造成死亡,还需支付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刑事责任最为严重。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者加重处罚,处3-7年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被逃逸该如何自救?
记住"三步保护法"。第一步立即报警并说明逃逸情况,准确报告事发时间、地点、车辆特征。第二步保护现场,用手机拍摄全景照片,记录散落物、刹车痕、车辆位置。第三步寻找目击者,记录证人联系方式和现场视频。
后续处理要注意三点。一是及时就医并保存所有医疗票据。二是定期向交警了解案件进展。三是收到责任认定书后,7日内可申请复核。
五、特殊情况如何处理?
遇到"碰瓷逃逸"要冷静应对。立即报警并拒绝私了,全程录音录像,注意保留对方特征。联系保险公司时说明被碰瓷情况,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对责任认定有异议时,可采取三种措施。一是在收到认定书后3日内申请复核。二是收集新证据重新申请认定。三是向法院起诉时提出异议。
保险理赔要注意关键点。交强险可以赔付,但商业险通常拒赔逃逸事故。理赔时需提供报警记录、责任认定书、医疗证明等全套材料。遇到保险公司拒赔,可通过诉讼维权。
重要提示:2023年新规要求所有车辆安装行车记录仪,记录内容可作为关键证据。建议车主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遇到复杂情况时,建议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