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一、2021农村耕地征收补偿标准
(一)2021农村耕地征收标准
1、各项征地补偿费用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确定(有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按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为准。
3、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补助费。
(二)2021农村耕地征收补偿标准
1、土地补偿费
用地单位依法对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经济损失而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
2、青苗补偿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毁损,向种植该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3、附着物补偿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其它设施,因征地被毁损而向该所在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4、安置补助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地单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劳动力而支付的补偿费用。
二、2021农村耕地什么变化
2021农村耕地的主要变化有两种,分别是土地集中整治和土地集中规划。
1、土地集中整治
现阶段,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农村耕地整治整合、闲置土地资源清理整治、土地修复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等工作,这些改革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对农村耕地资源进行集中整治,提高农村耕地的耕地地力,将农村分散的土地整治成成片的、便于规模化种植的土地结构,从而带动农村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农村基本农田补偿标准农田是农民的根本,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一直在继续,许多农田已经被征收,用作发展房地产或其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他设施的建设,那么在我们农田被征收之后,我国对此方面的补偿规定是如何的呢?它的补偿标准又是多少呢?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4、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6万元。
5、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2.1万元。
1、耕地占用税,按每平方米2元计算。
2、商品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按每亩1万元计算。
3、征地管理费,按征地总费用的3%计算。由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
4、耕地占补平衡造地费,平均每亩4000元,统筹调剂使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监督验收。
拓展资料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实践中,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般无法及时调整其他土地给被征地农民,亦无法对需要安置的人员进行安置,通常将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揉在一块,在提留30%后将其余70%(各地略有差异)分配给村民。
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四条。1、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耕地中占80%以上划为基本农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地、养殖水面等。
2、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国家对农村征收的土地补偿标准是多少1、征用耕地的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按其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倍计算; 2、征用精养鱼池的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至十二倍计算,征用其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他养殖水面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八倍计算; 3、征用果园或者其他经济林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二倍计算; 4、征用其他农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计算; 5、征用未利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至五倍计算; 6、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 非农业建设 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计算。
征收农村土地补偿标准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是:对被征地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的经济损失支付补偿;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毁损,向种植该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补偿;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其它设施,因征地被毁损向该所在人支付补偿;对被征地单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富余劳动力支付补偿。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农村责任田征收补偿标准 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