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正确处理农机事故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保护当事人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惩处农机事故责任者,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农机事故是指农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土机在乡村道路、田间、场院作业、行驶以及在停放中因碰撞、碾压、翻车、落车、火灾造成的事故。第三条 凡在我省境内发生的农机事故,均依照本规定处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的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机事故。第五条 农机管理部门处理农机事故的职责是:处理农机事故现场、认定农机事故责任、处罚农机事故责任者、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第六条 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农机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农机事故的划分标准,由省农机主管部门确定。第二章 现场处理第七条 农机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停止行驶、作业,当事人必须保护好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标明位置),并及时报告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听候处理。第八条 农机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派人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伤者和财产,勘验现场,收集证据,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和生产。第九条 农机管理部门对造成农机事故的农机、物品、尸体以及当事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等有关情况,应当指派专业人员或委托(聘请)国家法定的技术检测、鉴定部门进行检验或者鉴定,并作出书面结论。第十条 当事人应如实向农机管理部门陈述农机事故发生经过,不得隐瞒事故真实情况。其他知情者有义务向农机管理部门提供有关情况。第十一条 在追缉农机事故逃逸者或者抢救伤者等紧急情况下,农机管理人员有权使用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用后立即归还,并应适当付给该车主使用费,对造成损坏的,应当修复或折价赔偿。对肇事逃逸者,公安机关应当协助追缉。第十二条 农机事故造成人员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农机事故的当事人及所在单位,或者机械的所有者应当预付医疗费,也可由农机管理部门指定一方预付,结案后按照农机事故责任承担。第十三条 农机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处理的需要,有权扣留肇事农机、农机牌证和当事人的有关证件。第十四条 在实行机动车第三者法定保险的行政区域,发生农机事故逃逸案件的,由当地保险公司预付伤者抢救期间的医疗费,死者丧葬费。保险公司有权向抓获的逃逸者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农机的所有者,追偿其预付的所有款项。第十五条 医疗单位应当及时抢救治疗农机事故的伤者,并如实向农机管理部门提供医疗单据和诊断证明。
殡葬服务单位和有停尸条件的医疗单位,对农机管理部门决定存放的农机事故中死者的尸体,应当接受代存。要求殡葬服务单位和医疗单位停存尸体时,应出示死亡证明。
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协助上述单位收取抢救医疗费和尸体存放费用。第十六条 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事故死亡的尸体进行检验鉴定后,应当通知死者家属在十日内办理丧葬事宜。逾期不办理的,经县以上农机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尸体由农机管理部门处理,逾期存放尸体的费用由死者家属承担。第十七条 农机管理人员在勘验事故现场时应佩带农机监理标志,并出示《农机事故现场勘察证》。第三章 责任认定第十八条 农机管理部门在查明农机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农机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农机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农机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农机事故责任;违章行为与农机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农机事故责任。第十九条 农机事故的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四种。第二十条 完全由一方当事人违章造成的事故,由违章行为的一方负全部责任,其他一方不负事故责任。
由双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的农机事故,违章行为在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双方负同等责任。
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农机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第二十一条 发生农机事故后,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均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农机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有条件报案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
上海市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正确处理农机事故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凡农用拖拉机及其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他农业机械在田间、场院、乡村道路上行驶、作业或停放时发生碰撞、碾压、翻车、落水、失火等情况,造成人、畜伤亡或机、物损坏的,统称为农机事故。第三条 农机事故由市、县(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调查处理。
乡、镇、农场农机安全检查员应积极协助保护农机事故现场,配合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处理事故。第四条 处理农机事故,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办事。第五条 发生农机事故后,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必须立即停机,保护好现场,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及时报告所在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听候处理。
抢救受伤人员时需要移动人体、机具的,须标明各自的位置。第六条 发生农机事故后,过往车辆、农机的驾驶、操作人员和附近的其他人员,应协助报案,维护现场秩序,救护受伤人员,并有义务向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或公安、司法机关提供客观反映事故情况的证言,检举、揭发肇事后的逃跑者。第七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接到报案后,应迅速派员赶赴事故地点,勘验现场,收集证据,并尽快恢复生产秩序。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根据调查需要,有权暂时扣留肇事机具和当事人的有关证件。第八条 各级医院应积极抢救农机事故受伤人员。在治疗完毕后,应在《农机事故验伤通知单》上签注诊断结论。受伤人员是否需要住院、能否出院以及残疾程度的确认等,均以区、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结论为准,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第九条 因农机事故而死亡者的尸体,经检验完毕后,限期由死者家属或所在单位就地按规定处理。逾期不处理或无人认领的,由农机安全监理机构通知殡葬部门处理。第十条 对农机事故的责任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根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警告、五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吊扣驾驶证、吊销驾驶证等处罚。
凡有肇事不报,谎报情况,畏责潜逃,破坏、伪造现场或毁灭证据等行为,使事故责任难以鉴定的,应负全部责任,并从重处罚。第十一条 农机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形式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一定责任和无责任六种。第十二条 农机事故的经济补偿费,由事故责任方依照应负责任,按下列比例承担:
(一)负全部责任的,承担百分之百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
(二)负主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六十至九十;
(三)负同等责任的,各承担百分之五十;
(四)负次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二十至四十;
(五)负一定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十至二十;
(六)无责任的,不承担。第十三条 农机事故的经济补偿费,包括下列项目:
(一)伤者的医疗费、护理费、就医路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二)残者的护理费,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
(三)死者的丧葬费和生前受其扶养的人所必要的生活费;
(四)机具、财物损失费;
(五)经批准允许的伤、残、死者的直系亲属或代理人(不超过三人)在调解处理事故期间所需的路费、住宿费、误工费。第十四条 对农机事故的受伤人员在抢救时所需的费用和死者的丧葬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可以指定当事人或当事人所在的单位暂时垫付,然后再按责任承担、偿付。第十五条 对农机事故的伤者医疗费的补偿,包括挂号费、医药费、检验费、手术费和住院费等所需费用。伤者因伤势严重,需要住院、转院和护理的,须经医院证明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同意。擅自住院、转院、自购药品、使用或增加护理人员,或拒不出院的,费用自理。第十六条 对农机事故的残者,在治疗完毕后,应根据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指定的医院所出具的证明,区别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确定护理费和生活补助费的补偿。残者的残疾用具费,包括制作假肢、代步车、拐杖等,按医院证明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同意购置用具的所需费用计算。第十七条 对农机事故的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要的生活费,应根据死者生前的固定工资确定。死者生前无固定工资的,则按当地生活标准确定。死者在事故后有抢救、医疗、护理等费用的,按伤者标准计算。
农用拖拉机无驾驶证,无行驶证,无牌照,无保险在乡村路上行驶与有全险的轿车发生事故,谁的责任大交警做责任认定,你这样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的情况双方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的车都得扣农用拖拉机上路发生事故 了。后面请注意,摩托车是全责。原因很简单,拖拉机只要不是在城市管制道路行驶,都是农机车辆,在一般事故认定当中受一定保护的。而摩托车是必须要办理牌照,行驶证及保险的。所以,摩托赔。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