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在线问法 时间: 2023.09.06
588
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与启示?

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中穷日富、中弱日强”的背景下爆发的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是一场穷国与富国、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战争。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穷国”和“弱国”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这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的中国虽然是一个泱泱大国,但“穷”在意志上,“弱”在斗志上。由于当时的清朝政府腐朽无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无心与日本交战,一再姑息投降,故而被一个蕞尔小国所击败,使中华民族蒙受历史上丧权辱国之耻。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侵略战争时必须要有“志”,要有威武不屈的意志,要有敢于亮剑的矢志,要有克敌制胜的壮志,首先在“志”上战胜侵略者。此外,要使中华民族不再蒙耻,还必须要走富国强军的民族复兴之路,并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转化为“力”,即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军队的战争实力和战备潜力。可以坚信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一个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壮志凌云的民族,一个国力盛、民力富、军力强的国家,何惧任何形式的侵略者,何惧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

甲午战争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经济决定一切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而腐败衰败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的政治、落后的生产力必将导致经济的衰弱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从而把民族、国家引向败亡的深渊。环顾当今世界局势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风云莫测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中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中国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完善各项社会制度,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振兴中华民族。

甲午战争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甲午战争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甲午战争读后感1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我最喜欢的——历史课。我们讲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处,深深感觉到了那时中国政府的无能。不过也有许多令人佩服的英雄,比如邓世昌,他驾驶的镇远舰上有许多大炮,可是都不能用,于是他就率军去撞日本的船,金国激烈的斗争后,最后被打败了。船上的200多位士兵全部牺牲,而邓世昌却没死,他的警犬紧拉住他,几次救他,但是邓世昌下顶了决心要亡,于是他把自己的警犬也按下到水中。

日本打败中国后看中了中国当时东南亚最大的两艘军舰,有位爱国之仕不想让日本拿去,于是就把军舰炸了,而后自杀身亡。

中国失败后,日本把中国赔偿的钱85%投入军事,而中国的慈嬉还从军队中抽钱为自己准备60大寿。这是多么大的差别啊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后还有心思过60大寿,而且钱还是从军需中抽取的。

中国的古代是辉煌的,近代是耻辱的,让我们牢记国辱,争取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

甲午战争读后感2

道理类似的还有现在让不少国人为之自豪的“抗美援朝”,很多人认为这一次战争,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为未来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固然没错,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是砸锅卖铁地举全国之力去打一场国境之外的地区战争,还要遮遮掩掩地用“志愿军”的名义,不敢大方承认这就是人民解放军。美国却远远没有竭尽全力,在装备和道义上占据明显优势,挟“联合国”之名带上一群凑热闹的小国来救场。最后战争的结果,谁都没占着便宜,而为换取这一结果,我们是以战士的血肉之躯去弥补装备训练上的不足。

说白了,再多“假如”也没用,甲午战争毕竟是已经一百多年前就已输掉了的战争。如今如何“以史为鉴”,如何“面向未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遗憾的是现如今我们的国家似乎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朝气和理想,变得暮气沉沉、举步维艰。整个国家似乎都沉浸在“盛世”和“第二”的迷死中,再不敢说真话,再不愿做实事。

也难怪那么多的“精英”要往外跑,他们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还有待商榷,但是我想至少他们都是明白人。

在丰岛海战中,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有必要为济远舰正名。在“传统”的历史教材中,济远舰一直是背负着“避战逃跑”的骂名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史料发现,在日舰炮火的猛轰下,济远舰坚决还击,舰上官兵临危不惧、表现突出。在广乙舰伤重被迫脱离战场后,济远舰孤立难支,伺机脱离战场。在这过程中,济远舰先是挂起白旗,后又加悬日本海军旗,但并未按照日舰指示停轮。一些水手甚至还用尾炮反击追击的吉野舰,逼其逃离,济远舰最终得以回到威海卫。

对于济远舰“逃离战场”的行为,甚至以“狡诈手段”来“逃离战场”的行为,有人批评其“避战逃跑”,但这个时候济远舰已经是在战斗中损毁严重,舰上人员死伤惨重,基本上失去了战斗能力;有人觉得这脱离战场的手段不够“光明正大”,那不妨回过头看看日本的所做作为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先是玩突袭,不宣而战;在战争期间也为了逃避北洋舰队的拦截而悬挂他国旗帜。特别是日舰还击沉中国租用用于运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并为泄愤对包括外国船员和清军士兵在内的落水者扫射屠杀,难道他们就“高尚”了“规矩”了?

在战争之中,“成王败寇”从来都是铁律。对于战场之上的敌人和对手,如果你讲道义、讲规则,只能证明你比较傻,被揍惨的可能性也更大。

甲午战争读后感3

日本统治者把他们的国家治理好后,国力渐渐富强起来了,对外侵略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他首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朝鲜和中国。

1894年春,日本军队攻入朝鲜,在朝鲜成立傀儡政府,并授权日军驱逐驻牙山的清军,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上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向驻牙山军队发起进攻,挑起战争。8月1日,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整个战争持续9个月。首先日本攻占平壤,中国守军弃城逃跑,同时,日本海军通过和中国海军的黄海一战,夺得了控制权,然后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登陆,随后攻占了旅顺。最后清军在山东和辽东被日军杀败溃散。1895年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此后日军水陆配合,攻击了北洋舰队,致远舰指挥官邓世昌因寡不敌众,开船撞沉日军吉野舰,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2月17日,北洋海军覆灭,威海卫失陷。4月17日,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结束了。

当时的中国一直是闭关锁国,按照以往的规矩发展农业,自给自足,采取不同外界交易的政策,而这时的外国,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工业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怪不得英法联军的一个上尉说:“中国就像一艘豪华的船,它不能作战,而且这个船的船长又是个昏庸的人,至使整个大船覆没。”但在外国军队与中国交战时,中国军队那自杀式进攻,足以令侵略者震惊,有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他们有厉害的武器,真不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来。”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只有文官不贪财,武将不畏死,天下则太平矣。试想,如果清政府的官员不贪财怕死,守城将士个个能像邓世昌那样视死如归、精忠报国,中国还会战败吗?还会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吗?如果当时我们的战舰先进,还会被日军击溃吗?我现在要把对侵略者的憎恨化成一股力量,激励我更加发奋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也愿我的祖国更强大,永不再受屈辱。

甲午战争读后感4

在中华民族悠久而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令人骄傲的事情,也有一些让人悲愤的事件。1894年发生在威海卫、刘公岛一带的中日甲午海战就是一段令中华子孙痛心疾首的耻辱历史。今年夏天,我的姑姑去威海出差,参观了甲午海战陈列馆,并买了《甲午海战》这本书送给我。在阅读中,我感到北洋水师众多爱国将领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卫祖国海疆的战斗中,他们置生死于度外,拼死奋战,却遭到清政府的阻拦与刁难,致使清军丧失战争主动权,让日军步步紧逼,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作为一名华夏子孙,当我想到这段历史,心中充满了惋惜与悲愤。历史见证,清政府的`无能是这场海战惨败的重要原因,但清军将士誓死保卫我疆土的献身精神是不能忘记的。在黄海大战中,管带邓世昌带领致远舰官兵拼死一搏,最后发出命令:“全力以赴,撞沉吉野舰”全船将士全部遇难。在保卫刘公岛战斗中,虽受黄海大战重创的北洋海军临威不俱,抵挡住了日军七次猛烈进攻,在战时,日军大将曾送去劝降书,提督丁汝昌看罢怒道:“目下我师虽难,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职也。”并与敌人更加猛烈对抗,直至2月12日水师弹尽粮绝。这些铮铮铁骨的中华男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存。115年过去了,“知耻后勇”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有多少圣哲贤士披肝沥胆,奋力开拓,有多少英雄豪杰英勇捐躯。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把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下去,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优良品德,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

甲午战争读后感5

据说对“甲午战争”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不知是否真的如此。就我的朋友圈子里,就甲午战争这段历史认真读过一两本书的貌似基本没有。从官方而言,也向来不见官方高层有何表态。也许所谓的“显学”,不过是学术圈子里和少数历史发烧友的自娱自乐。

我关注“甲午战争”的这段历史,记得小时候就有看过一部关于甲午战争的电影,“致远号”军舰和其管带邓世昌是主角。那时候虽然还小,相对于现在而言可以说是处于“什么都不懂”的阶段,看完这部电影还是觉得心痛。参加工作之后,书柜上关于清末改革史和甲午战争史的书渐渐地多了起来,每每读到这个时期的历史,都常常是扼腕叹息。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说是最令人揪心的。既有抗争,又有怯弱;既力求振兴,又进退失措;既在思想上进步神速,又在行动上畏畏缩缩。所以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历史,最容易自然而然冒出来的想法就是“假如”……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假如”,某种程度上正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多少的失误。本以为这种“业余”的思想只会在咱这种历史小菜鸟的脑袋里浮现,毕竟咱也知道历史不能假设,否则就是那些红极一时的“穿越”式狗屎剧情了。有意思的是在读《甲午战争新讲》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作者戚其章先生也多次有类似的表述,虽然他是生于1925年的专业研究历史的老先生。

比如在“丰岛疑云”这一章节中,在总结丰岛之役的失利原因时,就提到爱仁、飞鲸等兵船赴援朝鲜牙山时,丁汝昌做好了率舰队主力定远等八艘军舰护航的计划。李鸿章先是赞同,后又否定,但帅令无法违背。书中评价说李鸿章改变护航计划的后果十分严重,如果执行原定的护航计划,不仅丰岛之役不会失利,反倒会给日舰先锋造成重创。

这种论点,初一看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寻思一番之后,发现貌似也不是这回事。正如包括本书在内很多讲述这一历史的书中所提及的,这一期间日本间谍在中国的活动空前活跃,且很见成效。倘若执行原有的护航计划,日本间谍不可能不知道,日本海军在得知这一计划之后也必然会相应地对作战计划进行修订。也许济远等舰未必如此狼狈落魄,高升号也未必会被击沉,但整个战局能否因此逆转,还是说不准的事情。但是必然不会像何广成在《冤海述闻》中所说的那样:该时济远正与倭三船鏖战,更得大队船掩其后,倭船必全没,不特后至之操江、高升两船可保无恙,而倭船经此大挫,海疆必不至如今日之荡摇矣。

甲午战争带来的反思

甲午之战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的准备。新中国的两代人,都熟悉毛泽东的这句话,叫“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本来努尔哈赤也是懂得这句话的,他的子孙玄烨和弘历也懂,但十代以后的子孙,似乎就不懂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了。甲午这一仗,从大清海军来说,可谓是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而日本的海军,早就下决心要和北洋水师决一死战,他们做了方方面面的充分准备。据我所看到的材料,日本海军在训练的时候,重点目标就是要打沉“定远”舰,他们把“定远”作为自己的假想敌。日本陆军在练习拼刺刀的时候,靶子上面画的是李鸿章的头像。全国上下以打败北洋水师作为一个宏大的目标。而相反,大清一方,根本就没有主动求战的理念,没有敢于亮剑的战斗意志,当然,更没有决战必胜的信念。

战术素养与训练。说到准备和把握,这就涉及到平时训练的潜在问题。比如我们多年来一直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材料,说当年日本军方拜访北洋水师的时候,发现北洋水师官兵在大炮上晾晒衣服、炮筒里面灰尘很多等等。近年有一些专家反驳这些传闻,说这些都是缺乏依据的“段子”。这些“段子”的真实性也许有问题,但从本质上批评了大清军队的训练水平,见微知著,从非常小的细节上,反映出大清军队整体的战术素养比较差。细节上的反驳,无力改变整体评价上的尴尬。

中日战争意识。今天颇有些人,跟着西方和日本的舆论,说中国的军费过高了,威胁到世界和平了。这些人似乎不懂得,战争的准备,是在和平时期就必须“天天讲月月讲”的。回到当年,说到整体的战争准备,添船换炮这样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理念,在日本能够从上到下贯彻下来,而大清这一边,就不能得到有效贯彻。日本从天皇到很多富豪之家,都踊跃捐款,为海军添置装备。而大清这边干什么呢,反而要挪用海军经费,慈禧太后要修“三海”,后来又修颐和园。有学者指出,这个钱后来还了。但是起码寅吃卯粮,把应该更新装备的大好时间给耽误了。

其实日本当时的经济情况并不好,或者说综合的经济能力并不比清朝强。它是把中国打败了之后,用战争的赔款,一步步完成其现代化的。日本那个时候,国家财政也比较困难,它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万众一心把国家的硬件先搞好。而这个时候,慈禧太后还是躺在权力的安乐椅上,做着万寿无疆的大梦。

毁誉李鸿章。谈晚清,谈甲午,都绕不过李鸿章。国人认李鸿章为卖国贼,主要是因为他代表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包括《马关条约》。这个历史责任,李鸿章是逃脱不了的,他应该有责任。但是除了有责任之外,李鸿章也有苦衷,因为他毕竟处在那个位置,形势给他提供的可能性空间并不大。李鸿章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是得到当时的世界列强公认的。他是行伍出身,淮军的首领,而且从治军思想上看,应该说比曾国藩更与时俱进一点。列强对他评价比较高,日本对他也是敬畏三分。后来他去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日本人还打了他一枪,说明日本确实对李鸿章有过非常大的敬畏。但是这些,都在甲午之战失败以后,变得烟消云散了,日本人从此不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也不把李鸿章放在眼里。

评点丁汝昌。说到当年北洋水师的丁汝昌丁军门,应该如何概括呢?第一,他大节无亏,就是说在民族气节上是没有问题的。勇于开战,决不投降。第二,应该说是人才难得,他久经战火的考验,而且努力进取,有谋略有心胸。第三,很可惜的是,丁汝昌专业不对口,他不是海军出身,造成指挥上有些外行,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不能说他有勇无谋,他是想谋,但谋不到点子上。所以说丁汝昌这个人的一生,特别是他的死,是带有悲剧性的。对丁汝昌那个悲剧性的服毒自杀,一方面应该有历史的同情,另一方面,要从中吸取教训:我们现在一定要培养专业的、合格的领导型人才,像丁汝昌那样爱国的、敬业的、勇敢的,同时又是熟稔专业技能的现代化军官。

方伯谦与民族大节。讲到丁汝昌等甲午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不要简单化地评价,不要简单地把一个人概括成英雄或者是狗熊。不因为某个细节否定他的功劳,也不因为他的功劳,就忽视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比如这个有争议的人物方伯谦,他肯定在北洋海军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过他应有的贡献,在战争中,他也不可能说没有一点儿好的表现。但是他毕竟大节有亏。我们说丁汝昌是大节无亏,而方伯谦呢,我们能说他是民族英雄吗?方伯谦家族的后代纪念他,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学界政界评价太高就过分了,这种人要是成了民族英雄,那岂不是谁都能成为民族英雄?尽管我们可以为他辩解,有些做法可以谅解,但是如果今天把方伯谦这样的人都讲成民族英雄,那普通老百姓都成什么了呢,就都是圣人了。战争中可以示软、可以示弱、可以挂白旗,但是要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挂白旗。在自己没有丧失攻击和防卫能力的情况下,只是觉得自己实力不如敌人了,就挂白旗,那还打什么仗?那只要算一下双方的实力,实力弱的一方就举白旗投降算了。

建军思想与海洋意识。今人批评李鸿章的海军思想,是以消极防卫为主。当然这也不好过分责备李鸿章,因为当时举国上下,也没有明显的比李鸿章更高明的意见,背后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海洋观的问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战争观的问题。清朝后期,四面都是危机,但是朝廷在解决陆地防务问题上,就非常积极踊跃。左宗棠去办西北事务的时候,朝廷当时是重西北、轻东南,可以说当年西北搞得相对成功,西北是北京的、是整个中国的一个大后院,一个无限纵深的后院。但是当时没有认识到海洋这个方面可能是更重要的,甚至比内陆更重要,当时整个民族的认识没有跟上去。中国古代的时候,海战方面还是蛮先进的,无论船的吨位也好,船的机动性能也好,我专门去过相关的博物馆看那些材料,中国人并非自古不重视海战。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海内无事、海外没有威胁,所以使中国人觉得,海洋就是一个天然的屏障,海外被看成是化外,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海外还有其他的生命,如果有,也只是相当于高级禽兽的未开化蛮夷。后来才发现海外来的一些人,人家水平很高。但是只有少数的知识分子明白这一点,整个民族的大多数人,不认为这些洋鬼子真比我们有更高明的生活技能,甚至很多老百姓认为鬼子的膝盖是不能弯曲的。当中国被打败了之后,欧洲很多国家来逼迫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吉利来了、法兰西来了、德意志来了,还有荷兰、比利时也来了。于是有的大臣跟皇帝说:像比利时、西班牙这样的国家是不存在的,这都是英国自己胡编出来的,他们想多要钱,又不好意思,所以又虚构出两个国家来,就是想多要两份钱。足见大清朝的地理观念已经非常落后,不知晓世界的基本格局了。

中西航海目的不同。近代崛起的海洋国家,它们的海洋观是和它的生存紧密相连的。而中国航海的代表举措——郑和下西洋,那不是生存的需要,而是这个国家觉得自己过得太好了,要出去炫耀天朝的威风。郑和庞大的舰队,一直航行到红海,见到一个国家一个部落,上岸就送给人家东西,说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你看我们家很富有,我们家有这个、有那个,有老子、有孔子,有绫罗、有绸缎,有红瓦、有青花。送完之后,说没事到我们家喝酒去吧,然后就回来了。这就是郑和下西洋——文化宣传队。而很多海洋国家的崛起,是伴随着海军的崛起或者海盗的崛起,经常是它的生存到了一个转折点,不崛起不行了。我们的国歌里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西方国家在近代,经常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比如说鸦片战争,背景是英国在欧洲贸易体系内的经济状况非常恶劣,欧洲快把它排斥出去了,它必须要在东印度公司,打出一个天下来。也就是说鸦片战争对于英国,是一个围棋上的“生死劫”,它必须打赢。而清朝对于这个情况,根本就不知道,清朝的心态是打“无忧劫”。日本也是这样的,甲午海战的输赢对日本关系是非常大的。它不打赢,今后就没有强国的地位。它打赢了以后,就可以利用掘到的这一大桶金,彻底完成它的现代化。

美国文化与居安思危。回顾甲午,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中外文化的异同。比如今天很多人都把美国当做全部“世界”和全部“国际”,看待美国,也只看到其浮表的层面。我们在阅读外国文化的时候,经常是有误读的。很多人想象中的美国,就是好莱坞大片加麦当劳。这些到底是真正的美国文化,还是美国文化的某个侧面?美国人是不是都吃着麦当劳?美国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吃麦当劳?其实美国多数吃麦当劳的是下层人,是那些工作非常累、工作到一点多还没有结束的人,匆匆忙忙地买一份垃圾食品吃。有闲暇的人、收入高的人、有文化的人,是不怎么吃麦当劳的。而麦当劳到了中国,却变成什么情况呢?很多人在麦当劳里面给孩子过生日——在我看来很痛心,这等于是在垃圾堆里给孩子过生日,还觉得这是孩子的荣耀。

美国文明有我们不认同的地方,但它很强大却是一个事实。为什么强大?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人始终在居安思危。美国已经是世界老大,经济强大、军事强大、科技强大,人莫予毒,但它老说自己不安全,并且老给自己“制造不安全”。它老在提醒它的国民:我们要有凝聚力,我们如果不居安思危,那恐怖主义什么的就来了。没有恐怖主义,它也要制造一个恐怖主义。美国的军队,有事没事要出去打仗。单看打仗不是好事,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客观上确实有很多积极作用。居安思危这一点,是我们古人常提的,而现在很多人却忘了,自己吃上麦当劳,就觉得天下无贼,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情了。我们现在幻觉中到处都是朋友,全是“战略伙伴”关系,什么叫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哪有“同志加兄弟”好啊?而同志加兄弟,也都打起来了,何况是战略伙伴关系呢?

所以,还是要回到古人那里,去吸取经验教训。汉朝、唐朝为什么达到了盛世?为什么是超级大国?就得益于居安思危的思想。汉朝面对着匈奴的不断挑衅,逐渐凝聚了力量,追杀单于贵族于千里万里之外。唐朝也是文武并用,平定了突厥吐蕃等外患。追求安定,是人类共同的、正常的精神需要,但是中国,必须有内仁外侠的民族精神,有居安思危的自我意识,有独立自主的政治决断,有果敢的民魂、军魂,这个民族才能真正的“安”。如果只是看到目前尚无战事,把“和平发展”的外交辞令当成自欺欺人的口号,而不去思虑可能发生的危机,那就是一种苟安,是虚假的“安”,是梦幻的“安”,顶多不过是南宋的首都——临“安”。

简答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启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一味的忍让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只会招致灭亡的灾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才能有永不退缩的勇气与毅力去战胜敌人。

甲午战争的教训和给我们的启示

至于甲午之战的失败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应该从政治、经济上去找原因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如果我们只盯着

战术、技术问题那我们永远也搞不清真正的原因,更不用说汲取教

训甲午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了。

关于检讨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思想方法:

(1)如果炮弹大多能命中敌舰而未能爆炸,则问题在于军械;

(2)如果战术对而射击不准,则问题在于训练;

(3)如果战术、训练、军械都出了问题,则问题在于舰队司令

丁汝昌;

(4)如果海军败而陆军胜,则问题在海军大臣;

(5)如果海、陆军都失败了,则问题在李鸿章;

(6)如果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出了问题,则问题在西太后;

(7)如果咸丰、西太后、同治、光绪、浦仪都没能搞好国家,则

问题在封建君主制度。

我的看法: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封建君主制的失败。

原理一:经济决定政治,而战争则是政治的继续。说到底战争是为

经济利益服务的。

对比一下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就能搞清很多问题:

(1)经济方面:

甲午年间:

中国的经济力量强于日本,日本打仗靠外国借款,战争

只能维持一个较短的时间,否则日本即告破产。但由于满清王朝一

味对外妥协,匆忙割地、赔款使日本冒险发动的战争收到了成果,

光赔款一项就相当于日本六年的总产值,日本货币从那时起实现了

金本位,一个日圆相当于一两银子。台湾、朝鲜的割让使日本的领

土扩大了一倍还多,这为日本日后的侵略打下了基础,而中国的国

力却受到了重创,赔款的白银相当于一百艘铁甲舰的造价,如果只

是白白丢掉了一百艘铁甲舰问题还不严重,问题是日本得到了这一

百艘铁甲舰,相当于中日两国的实力相差二百艘铁甲舰,以后就更

难追赶了。这一点上日本象一个赌徒:压上了全部家当,侥幸赢了

一大笔钱。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历时两个月和解 十次以上的磋商谈判 终于帮助客户成功和解👍🏻👍🏻👍🏻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0-09 17:30

网络主播签约合同不是太明白

律师回复中...
2024-08-14 19:59
北京延庆交通事故,六十多岁老人不幸去世,元甲律所理赔团队与保险公司专业谈判,一个多月达成和解,帮助家人拿到赔偿款180万元。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0-08 15:20

北京朝阳区交通事故,伤者腰椎骨折,家属本想着能拿十几万赔偿就很满足了,在元甲专业谈判下,全力争取每一项赔偿金额,2个月谈成和解,帮助伤者拿到赔偿款合计27万元。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9-19 17:49

收到一位成都市民不具名当事人的一封深情感谢信,当事人说:“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赔偿,更多的是对我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尊严的尊重”🌟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07 18:08

当事人为公司开车运输货物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车内乘客受伤,公司拒不承担赔偿责任,难道要自己承担近30万元的赔偿款吗?我们起诉至法院,提供了大量证据,法院判决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9-28 15:55

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如何能快速拿到赔偿款?伤者经鉴定评上2个十级伤残,通过多次谈判,与保险公司达成和解,在伤者承担主责的情况下,获得27万赔偿款。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9-28 13:50

十级伤残判决赔偿54万多元,伤者对元甲律所的专业能力非常的认可!!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12 12:26

再获荣誉锦旗,成功帮助当事人和解拿到满意赔偿款!北京市顺义区,当事人骑电动车被小轿车撞倒受伤,对方全责。当事人希望早日解决赔偿问题,元甲律师和解团队促成双方和解,获得赔偿款23万余元。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12 12:30

一上午谈了两场和解,签字的空隙赶紧联系一下其他执行法官,这时间把控的死死的!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15 11:54

有一合同看不太明白 想问问

律师回复中...
2024-03-04 20:14
住院期间还未委托就得到了专业律师的全程指导,不错过每个细节,更有利于日后的赔偿。元甲律师本着利他之心、服务为本的宗旨,全面细节维权,该案有望突破之前301天误工期的记录。早一日委托更是早一日受益!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12 12:29

当发生交通事故迷茫,元甲,一家专业处理交通事故的律所。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赵金保

09-19 17:48

交警定的责任无法划分,元甲为伤者争取到对方全责👍👍👍 这就是专业的力量!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赵金保

09-07 12:00

合同是否违约 部分条例不太明白

律师回复中...
2024-01-30 23:07
十一假期归来,收获了这份沉甸甸的认可!26岁的年轻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严重,评上2个十级伤残、1个九级伤残,庭审中元甲律师全力争取每一项赔偿,帮助伤者获得100万余元赔偿款,大大超出了伤者和家人的预期!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赵金保

10-11 16:56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体现出他精神深处的思想性。很多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黑白之间的灰色,是过渡、两栖的状态,而这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带有无限的丰富性。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赵金保

10-08 11:13

蚂蚁协查中心调证,律师持调查令即可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赵金保

09-11 11:18

道路交通事故问题不大明白想咨询一下

律师回复中...
2023-01-12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