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1、经济全球化将带来文化全球化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而文化全球化会冲击民族化。
2、WTO规则冲击文化安全
3、国家软实力竞争威胁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我国文化安全
4、文化创新能力缺乏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威胁文化安全
5、西方网络文化入侵威胁中国文化
【文化安全】
所谓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如民族精神、政治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的状态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辩证运动的。当威胁文化的不良因素增多,威胁到国家观念性的文化的存在,影响到文化健康发展趋势之时,文化就会处于危险的状态。反之亦然。因此要用动态、战略的眼光看待国家文化安全,既要立足于当前危险,维护文化的生存安全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又要着眼于威胁文化健康发展的隐性因素,确保文化的长治久安。”
参考资料:
2020新时代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哪些威胁?第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文化安全威胁。西强我弱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的文化生态在今后很长时间内无法改变,我们将长期受到压力或者说威胁。历史早就证明,对一个民族的改变根本在文化,失去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了自己的文化就意味着失去自我。目前的中国属于政治文化一枝独秀,民族文化停滞不前,内含普世价值的人类文化无法触及,所以,被好莱坞大片深刻改造的中国青年一代,正在发生着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大改造,这方面我们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几乎失去还手之力。第二,网络安全威胁。网络改变世界,西亚北非的国家动荡,越来越显示出网络的推动作用,有人就说,过去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一个政权改变另一个政权,需要大量地积聚力量,而今网络号召与反政府游行,就能迫使政府垮台,政权更叠,制度改变。正是由于网络的巨大力量,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影响和改革中国的途径移师网络,我们尚未做好应对该领域挑战的准备。
我国面临哪些安全威胁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我国面临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的安全威胁有:
(1)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
(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4)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
1、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
2、在中国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统一管理国家安全工作。2014年1月24日,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3、从政治方面来看,全球化进程使国家及国家主权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使人们以绝对主权来衡量国家安全的做法出现了变化。从经济方面看,全球金融、贸易和服务市场的监管体系更多的是以市场为中心,国家的经济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从文化方面看,发达国家在文化信息的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传播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对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他国原有的社会文化基础产生冲击。从军事方面看,军事安全仍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军事仍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手段。
4、中国是少数几个完全靠自身力量维护安全的国家,这决定了领土、主权和军事等方面的安全仍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但也要看到,“9•11”后,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处于此涨彼消的变动之中,因此,我们也要重视把握好非传统安全问题,未雨绸缪,从长计议,注意掌握国家安全的主动权。
9、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受到哪几方面的挑战?第一,当今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的文化遗产观,认为文化遗产是过去.
第二,热闹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的文化商业化.人们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的文化消费单调而贫乏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文化传统、民族精神面临着越来越多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的挑战。
第三,反思文化 “空巢”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原因。1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的文化丰富了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而另一方面,我们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陷入与西方文化冲突的危机中,进而导致我们遗失了一些传统文化。
在近代的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文化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威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已经无法延续历史上一向以自我为主体来包容、吸纳的文化发展模式,中国不得不去学习西方的文化。到19世纪60年 代 ,西 方 列 国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大,洋务派兴起了一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思想活动,曾经认为西学是“歪风邪气”,而现在认为它是能够强国的知识,因为这次的冲击,中国开始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开启了对自身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一方面,继承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另一方面,以胡适与陈序经为代表,主张“全盘西化论”的知识分子则认为应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反叛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时代的选择,造成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断裂了。不过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些传统文化重新登上了舞台,比如提 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
从鸦片战争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到现在的生活中,我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看好莱坞大片,喝可乐、吃汉堡,庆祝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崇尚西方科技等,而中国的重阳、七夕等却受到了冷落。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医院医疗器材、工厂的机械设备、国外的衣着风格等,我们在享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不应该忘本,而是做到兼容并蓄。
2 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成为全国各项事业的重心,如此单一的发展经济,导致我们相对地忽视了保护和延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确立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出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实情结合起来,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十年动乱”时 期,教条主义照搬照抄毛泽东思想 ,拒绝吸收和借鉴西方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西方的先进文化一律定义为资产阶级,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律定义为封建迷信来加以批判,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文化生活只剩下了标语、口号等“红色”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美感和技法,无不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与汉字文化的精髓。同时我国的书法受到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喜爱,目前日本的书法从普及率、书法成就、装裱质量等都慢慢地超过了书法艺术的鼻祖——中国。在日本,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学习书法,全日本大约有100万左右的人能称得上书法家、能独自办个展和出作品集[1]。虽说现在电脑普及,但是日本仍然继承着书法的传统,大臣们在签署国家文书或是在正式的场合签名,基本上都是用毛笔,因为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他们认为用毛笔签字,是个人素养的重要展现方式。而且每到元旦,日本的男女老少要到寺院和神社写毛笔字,写完之后合掌朗诵,最后供奉到殿堂上,才算了却一年开头的心愿。书法教育的普及和重视,也是日本得以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中小学都有开设书法课,除此之外,日本还开设了许多书法兴趣班,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培养兴趣的机会。由此可见,脱离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 现代化的发展,使人们走向了富裕的道路,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道德观的下降,并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早在先秦,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仁”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关切和尊重,佛教所提出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思想也体现出了人道观念,他与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有一致之处。道家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人的活动应该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这些学派其实是在提倡天人合一的理念来达到自然和人的平衡。但是近年来新闻不断暴露出了各种丑恶现象,贪官腐败的不良风气也在滋长蔓延。其次是人们贪婪的向自然界索取,导致空气、水等生存必需品遭到污染和破坏。无良商贩乱用化学添加剂,食品安全成了隐患,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遭到威胁。我们做任何事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要考虑全局,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理应牢记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道德。
我国面临哪些安全威胁?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战逐步增多,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
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一些陆地领土争端也依然存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局势存在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也对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台湾问题事关国家统一和长远发展,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近年来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良好势头,但影响台海局势稳定的根源并未消除,“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东突”“藏独”分裂势力危害严重,特别是“东突”暴力恐怖活动威胁升级,反华势力图谋制造“颜色革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更多挑战。
扩展资料:
第六十八届联合国大会第四次评审并通过了《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根据中国提出的修改意见,这份决议首次写入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内容。面对网络恐怖主义,各国应携手打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信息时代,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国家政治、军事、外交以及众多关系国计民生领域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科技进步让人类享受文明进步的果实时,也为恐怖组织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方法。
恐怖组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活动都可列入网络恐怖范畴
1997年,美国加州情报与安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柏利•科林第一次提出了“网络恐怖主义”一词,认为它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同年,美国联邦调查局专家马克•波利特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补充,认为“网络恐怖主义是有预谋的、有政治目的的针对信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攻击活动,由次国家集团或秘密组织发动的打击非军事目标的暴力活动”。此后,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电子圣战”“网络圣战”等提法相继出现,它们更突出了活动发起者及其目的,以区别于通常意义的网络罪犯和黑客。
尽管没有统一的概念,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恐怖主义一样,恐怖组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活动都可列入网络恐怖范畴,包括恐怖宣传、招募人员、传授暴恐技术、筹措资金、组织和策划恐怖袭击、实施网络攻击和破坏等,都应视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
网络空间匿名、庞杂的特性使恐怖分子更易藏匿其中,边界和距离的“终结”,理论上能让恐怖分子在任何地方实施行动。每个芯片都是潜在的武器,每台电脑都可能成为有效的作战单元。恐怖组织编织起一张复杂的网,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即使组织的大部分被破坏,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他们也能独立完成行动。一次网上攻击的发生通常没有任何明显征兆,而且很难判断攻击的真正发源地。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处成为恐怖分子最好的突破口和进攻点。
与恐怖分子相关的网站数量增长迅速,遍布全球,内容令人毛骨悚然
在恐怖分子看来,互联网是发动心理战和宣传战的“天然战场”。“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曾说,“我们正处于一场争夺人心的媒体战中”。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2008年报告称,“基地”组织已逐步建立起一个遍及全球的多层面网络宣传网,从制作到传播都有严格程序。它主要依靠四大媒体中心开展网上宣传,即“队伍”(属“伊拉克伊斯兰国家”)、“云彩”(属“基地”组织司令部)、“媒体委员会”(属马格里布地区“基地”组织)和“圣战之音”(属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这些机构制作的宣传品种类繁多,包括记录恐怖袭击全过程的录像并附带图示、声效、标语、字幕和动画等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哪些威胁 ;还有各种网络杂志、实时新闻、文章、白皮书甚至诗歌等。宣传品上传互联网前,通常要送到所谓的“交换所”核验,同时确保信息实时更新。以色列海法大学传播学教授加布里埃尔•威曼统计,1998年与恐怖分子相关的网站有12个,如今已增至近1万个。2011年俄罗斯境内极端主义网站达7500家;东南亚地区以印尼、马来语为主宣扬极端思想的网站和论坛增长快速,“印尼解放党”“天堂圣战”等网站声势浩大。
互联网成了恐怖分子交流和传授“技艺”的绝佳场所,也成为新生恐怖分子首选的“课堂”。一个名为“利剑”的“基地”网站每月虽然只开放两次,内容却令人毛骨悚然——恐怖分子公然讨论绑架和杀害人质的技巧。该网站还提供了其他一些教程,比如沙林毒气、汽车炸弹以及各种爆炸物的杀伤力和使用方法等。有专家利用网络搜索技术了解这些网站的现状时发现,2008年已有5亿个恐怖分子网页和帖子,其中讨论简易爆炸装置的就有数万个。
恐怖组织利用网络大量收集各国政府信息,网络敛财向智能化发展
开放的网络也为恐怖组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上内容包罗万象,恐怖分子既能获取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信息,也可掌握武器制造、黑客技术等。“9•11”事件前,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能协调委员会、环保局以及疾病防控中心等机构的官网上包含大量有关美核武清单、间谍卫星、核武器生产工厂分布、紧急情况处理以及化学设备安全等方面的档案材料。在阿富汗发现的“基地”组织电脑中,就存有如何利用美国通信、电力、水力分布网的指示和计划信息,以及一些水坝的详细构造图。2008年印度孟买爆炸案中,恐怖分子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谷歌地图掌握目标地形,利用黑莓手机实时了解政府的应对部署。
此外,恐怖组织的网络敛财已摆脱原始的汇兑募捐方式,朝智能方向发展。例如通过进入他人电脑,窃取银行卡、信用卡密码,盗取钱财。号称“网络007”的网络恐怖主义领袖特苏里曾盗取过3.7万张信用卡,总额达350万美元。又如幕后操纵网上赌球、博彩业,每年恐怖分子利用网上博彩洗钱、筹资达数亿美元。恐怖组织还打着“慈善”幌子骗取钱财,如利用与“基地”及塔利班联系密切的“全球救援基金会”、打着人道救援旗号的非政府组织网站等。
恐怖组织的网上活动有了新的手法,呈现新的特点
首先,脸谱等新媒体的普及掀起新一轮网络恐怖潮。
有专家指出,社交媒体成了恐怖分子的“战略工具”,使恐怖分子可以直接“敲开”目标受众的大门,而无须等待访客上门。各大圣战论坛号召开展“脸谱入侵”行动,“推特恐怖”“优图恐怖”等屡见不鲜。2013年9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门购物中心恐怖袭击事件的制造者就对袭击事件进行了“推特直播”。
其次,催生大量“本土恐怖”。“基地”等恐怖组织的“网上轰炸”开始把年轻人,尤其是西方的年轻人作为新鲜对象。
全球伊斯兰极端思想网络“At-tibyan出版”主要负责向西方国家宣传,它刊登的《服务及参与“圣战”的39种方式》一文在网上非常流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宣传视频亦针对英国等欧洲国家。视频中一位20岁的英国学生到叙利亚旅游后加入该组织,声称“工作不多,薪水不错,包吃包住”。借用这些招数,恐怖组织成功在美国和西欧国家“感召”了大量“白人穆斯林”并使他们化身为“圣战斗士”。“基地”组织也门分支前头目安瓦尔•奥拉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血洗肯尼亚购物主义的疑犯“白寡妇”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美国华盛顿智库两党政策中心担心,“美国面临的最大恐怖威胁不再来自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山区,而是来自于美国国内滋生的本土恐怖分子”。欧盟委员会内政事务委员马尔姆斯特伦称,已有1200多名欧洲人前往战乱地区参与恐怖主义组织的活动,若日后重返欧洲,势必构成威胁。今年5月2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犹太博物馆实施枪击的,就是一名从叙利亚战场返回的法国人。
第三,“独狼”式恐怖分子激增,网络技术已成“独狼”赖以生存的血液。
2013年2月,美政治风险评估公司总裁杰弗里•西蒙在《“独狼”式恐怖主义:了解它日益增长的威胁》一书中指出,科技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革命助长“独狼”式恐怖主义,人类即将面临第五次“恐怖浪潮”,即“科技恐怖浪潮”。“独狼”无须现身就可通过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工具获取各地信息,甚至直接实施网络恐袭。“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就专门制作、出版英文网络杂志《激励》,煽动西方极端分子发动“独狼”式恐怖袭击。2009年胡德堡军事基地枪击案中杀害13名美军士兵的陆军心理医生尼达尔•哈桑、2013年4月在波士顿马拉松现场制造恐怖袭击的察尔纳耶夫兄弟都是受“圣战”思潮洗礼的“独狼”。
第四,恐怖分子开始从利用网络转向攻击网络,激进分子、黑客、恐怖分子之间的界线趋于模糊。
网络上出售攻击程序、系统漏洞和用户信息的黑市遍布全球,甚至还可通过掮客牵线“买凶”,实施网络攻击的门槛大大降低。此外,激进分子、黑客、恐怖分子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不排除未来出现三者“合流”的可能。如名声赫赫的黑客组织“叙利亚电子军”,越来越多地插手国际国内事务,影响恶劣。2013年4月23日,该组织盗取美联社官方推特账号,谎称“白宫发生两起爆炸,奥巴马受伤”,美股市应声大幅波动,损失约2000亿美元。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
人民网—中国面临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成为大国新的争夺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