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规定的证据都有哪些_法律上的证据需要具备哪三个条件
一、实物证据:物品和文件里的真相
在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实物证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能直接证明犯罪行为的物品,我们称为物证。比如凶手使用的刀具、盗窃的现金、墙上留下的指纹,这些都是物证。物证还包括犯罪现场的血迹、脚印等痕迹,这些都能帮助还原案发过程。
第二类实物证据是书证,也就是带有文字记录的材料。贩毒分子往来的信件、贪污案件中被修改的发票,都属于书证。这些文件能直接反映犯罪事实,比如修改过的账本可以证明资金流向异常。
二、人证:活生生的案件见证者
案件发生时在场的人需要提供证词。法律要求了解案情的人必须作证,这就是证人证言。比如抢劫案发生时在便利店购物的顾客,他们看到的案发经过就是重要证词。作证是公民义务,不能随便找别人代替作证。
另一类特殊的人证是被害人陈述。被抢劫的便利店老板向警方说明被抢经过,这就是被害人陈述。这类证词不仅描述受害过程,还可能提供犯罪嫌疑人的外貌特征等关键信息。
三、嫌疑人的自白与辩解
犯罪嫌疑人被抓后说的话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认罪的供述,比如承认"钱是我偷的"。第二种情况是否认犯罪,比如说"案发时我在朋友家",或者说"虽然拿了钱但对方欠我工资"。这些辩解内容也会被详细记录,作为案件审理的参考依据。
四、专家提供的专业判断
遇到专业问题时需要专家介入。法医通过尸体检验判断死因,笔迹专家鉴定文件真伪,这些都属于鉴定结论。比如在中毒案件中,化学专家能检测出毒物种类。精神病专家则需要判断嫌疑人作案时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五、现场记录与科技证据
侦查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做详细记录。他们需要绘制现场图,拍摄照片,写下勘验检查笔录。比如在命案现场记录尸体位置、血迹分布情况。法律规定这些记录必须有办案人员和见证人共同签字确认。
现代案件中还包含电子证据。监控录像拍下的画面、手机里的通话录音、电脑中的交易记录,都属于视听资料。这些电子数据需要原始存储设备,比如保存监控视频的硬盘必须直接提交,不能只复制文件。
每个证据类型都有特定收集要求。物证必须保持原始状态,不能清洗凶器上的血迹。书证需要核对原件,复印件可能不被采信。证人作证时要单独询问,避免相互串通。专家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资质,普通人的意见不能作为鉴定结论。
证据之间需要互相印证。比如嫌疑人供认盗窃,还要找到被盗物品和现场指纹才能定罪。被害人陈述若与监控录像不符,就需要进一步调查。不同证据组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准确还原案件真相。
办案人员必须依法收集证据。搜查物品需要出示证件,扣押财物要开列清单。询问证人不能采用威胁手段,审讯嫌疑人必须全程录音录像。违法取得的证据,比如刑讯逼供获得的口供,法院将不予采用。
随着科技发展,新型证据不断出现。无人机拍摄的现场全景图、数字货币的交易记录,这些都给证据收集带来新挑战。但核心原则不变:所有证据必须真实、合法,并且与案件直接相关。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证据,才能真正帮助司法机关查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