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撞人后逃逸会怎么判刑_开车撞人逃逸算刑事案件吗
# 交通事故法律知识:五种常见情况的责任与应对
## 一、撞人后逃逸的三种处罚标准
开车不小心撞到人后逃跑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这种情况会面临不同等级的处罚。具体处罚标准需要看事故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
第一种情况是事故后果不严重。如果撞人后逃跑但没有造成重伤或死亡,处罚相对较轻。这时候可能会被拘留不超过15天,或者罚款200元到2000元。这种情况虽然构成违法,但还不算犯罪。
第二种情况是造成严重伤害。如果逃跑导致受害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并且驾驶人需要承担至少50%责任,这就构成交通肇事罪。这种情况下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特别恶劣,刑期会增加到三年到七年。
第三种情况是最严重的。如果因为逃跑导致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并且驾驶人负主要责任,刑期会升到七年以上。这种情况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律惩罚力度最大。
## 二、交强险和商业险的区别作用
开车撞人后如果没买商业保险,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立即停车查看伤者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等交警到场后要如实说明事故经过,不能隐瞒重要细节。
这时候赔偿主要靠交强险。交强险是国家强制要求购买的保险,可以赔偿医疗费和财产损失。但交强险的赔偿额度有限,医疗赔偿上限是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上限是2000元。如果损失超过这些金额,超出部分需要驾驶人自己承担。
没有商业保险时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种是和伤者协商赔偿方案,可以分期支付或者适当减少赔偿金额。第二种是准备好走法律程序,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决赔偿数额。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暂时赔不起,也不能逃避责任,否则可能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 三、八次别车引发事故的责任认定
在马路上故意多次别车属于危险驾驶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这种情况如果引发事故,别车方通常要承担主要责任。判断责任时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别车次数。如果短时间内连续别车超过三次,就可以认定为故意行为。监控录像和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画面是重要证据。其次是行车路线。正常行驶的车辆如果保持在自己的车道内,而别车方多次变道干扰,这能证明是故意行为。
最后要看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比如第八次别车时,被别车辆急刹车导致追尾,这种情况别车方要负全责。但如果被别车辆在躲避时撞到护栏,责任划分可能会有不同。但无论如何,多次别车方至少要承担70%以上的责任。
## 四、受害人有过失时的责任划分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是非黑即白。如果受害方也有违规行为,责任划分会发生变化。比如被别车方如果超速行驶,或者开车时使用手机,这些行为都会影响责任认定。
有两个典型案例可以说明。第一个案例中,甲车别车三次,乙车为躲避冲出马路撞树。交警查看记录发现乙车当时超速20%,最终判定甲车负70%责任,乙车负30%责任。第二个案例中,甲车别车五次导致追尾,但乙车司机正在看手机没及时刹车,最后责任各占50%。
需要特别注意,即使受害方有过失,多次别车方仍然要承担主要责任。法律上认为主动制造危险的一方责任更大。但如果受害方过失特别严重,比如醉酒驾驶,责任比例可能会调整。
## 五、遇到交通事故的正确处理流程
无论事故责任在谁,正确处理流程都很重要。第一步是保护现场,立即打开双闪灯,在车后50米放置警示三角架。如果有人受伤,先拨打急救电话再报警。
第二步是收集证据。用手机拍摄现场全景照片,包括车辆位置、刹车痕迹、散落物品等。如果有目击者,要记录联系方式。第三步是配合交警调查,如实陈述事情经过,不要随意承认责任。
第四步是联系保险公司。即使没有商业保险,也要在24小时内通知交强险公司。最后是处理赔偿事宜,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再走法律程序。要注意的是,医药费垫付要保留所有票据,赔偿协议最好请律师见证。
这些处理步骤既能保护自身权益,也能避免事态恶化。特别是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正确处理关系到是否构成逃逸罪等重要问题。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逃离现场,这是避免刑事责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