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_不构成肇事逃逸的情况
交通事故中哪些行为不算逃逸?
一、自行协商后反悔不算逃逸
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双方司机对事故责任没有分歧,选择离开现场私下解决,这种情况不算逃逸。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双方必须留下真实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第二,他们需要当场达成书面或口头协议。
如果其中一方事后反悔并报警,这不会构成逃逸行为。因为当时双方是自愿离开现场的。不过要注意,这种情况下最好有第三人在场作证,或者通过手机录音保存证据。毕竟口说无凭,有证据才能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二、紧急救人后及时报案可免责
在事故现场需要立即抢救伤员时,司机可以先采取必要措施。具体操作分三步:首先要在事故现场标明车辆位置,可以用粉笔在路面画线,也可以用手机拍照定位。其次要在伤员身边放置明显标记,比如打开双闪灯或摆放三角警示牌。最后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
做完这些步骤后,司机驾车送伤者去医院的行为不算逃逸。但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无故拖延报警时间,二是到达医院后要主动联系交警部门说明情况。曾有案例显示,司机因抢救伤者耽误了半小时报警,最终被认定不算逃逸。
三、筹医疗费暂离医院要有证明
当伤者被送到医院后,如果司机需要暂时离开筹集治疗费,必须做到三个要点。首先要获得伤者本人或家属的书面同意,简单的手写纸条也有效。其次要留下身份证件或抵押物品作为担保。最后要明确约定返回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
这种情况不算逃逸的关键在于取得对方同意。例如某案例中,司机把手机押给伤者家属,两小时内带回医药费,法院判定这属于合理行为。但如果司机未经同意擅自离开,即使后来返回,也可能被认定为逃逸。
四、因伤就医需及时补报案
事故当事人自身受伤需要治疗时,法律允许先离开现场。但必须注意三个时间点:第一,离开现场后要尽快就医,最好在2小时内。第二,治疗结束后要立即报警,不能超过24小时。第三,要向医院索取就诊记录作为证明。
有个典型案例,司机撞树后昏迷,被路人送医,清醒后第二天才报案。由于医院出具了昏迷证明,最终未被认定为逃逸。但若当事人伤势轻微却拖延报案,就可能要承担不利后果。
五、不知发生事故要有证据证明
这种情况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司机确实不知情。常见证据包括:车辆损坏部位在视觉盲区,行车记录仪显示未察觉异常,同乘人员证言等。例如夜间行车撞到路边物品,司机未觉察继续行驶,若能证明当时视线受阻,可不认定为逃逸。
但司机有责任保证车辆安全状态。如果是因为车辆故障(如刹车灯不亮)导致事故,即使不知情也要承担责任。有个案例中,司机后备箱门突然弹开引发事故,因车辆年检不合格,最终被认定需担责。
特别注意事项
以上五种情况都需要及时补办手续。当事人要保留好所有证据,包括通话记录、医疗证明、证人联系方式等。建议在离开现场时,用手机拍摄视频说明情况。若对是否构成逃逸有疑问,最好立即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要承担全责,还会面临吊销驾照、刑事处罚等后果。但法律也考虑到实际情况,给当事人留出必要的应对空间。关键是要依法行事,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才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