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帮肇事司机顶包不堪压力反悔,冒名顶替犯罪要受处罚吗
【无证驾驶酿惨剧 顶包骗局终败露】1.无证驾驶引发碰撞事故2015年5月21日,马某龙在未取得驾驶证的情况下开车。车辆行驶到十字路口左转时,他与李某发生碰撞。
【无证驾驶酿惨剧 顶包骗局终败露】
1. 无证驾驶引发碰撞事故
2015年5月21日,马某龙在未取得驾驶证的情况下开车。车辆行驶到十字路口左转时,他与李某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后,马某龙知道自己无证驾驶要承担责任,于是联系朋友于某。
2. 好友顶包计划始末
马某龙要求于某代替自己承担事故责任。于某因为朋友关系不好拒绝,便到交警部门谎称自己当时是驾驶员。这个虚假陈述让于某暂时成为案件责任人。
3. 顶包计划意外失败
于某后来需要与李某家属协商赔偿,但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李某家属频繁找于某讨要赔偿,于某承受不住压力,向马某龙表示不愿继续顶包。马某龙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于7月16日主动投案。
4. 案件性质重大转变
警方通过现场勘查和监控录像,确认事故发生时实际驾驶人是马某龙。李某的伤情经鉴定达到重伤二级标准,这直接导致案件由普通交通事故升级为刑事案件。
5. 顶包行为的法律后果
当肇事司机构成犯罪时,顶包者可能面临两种法律后果。如果顶包者是普通人员,可能构成包庇罪。包庇罪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具体刑期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决定。
如果顶包者具有特殊身份,比如证人、鉴定人员或翻译人员,其行为可能构成伪证罪。伪证罪的刑期在三年以下,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至七年。这两种罪名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为人的身份和作伪证的场合。
当肇事司机不构成犯罪时,顶包行为属于治安案件。根据治安处罚法,这种情况可能面临罚款或拘留。罚款最高500元,拘留最长10天。
真实案例中,马某龙最终被认定犯交通肇事罪。于某的顶包行为涉嫌包庇罪,将被另案处理。这个案件提醒我们,交通事故后找人顶替不仅无法逃避责任,还会让更多人身陷法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