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_非机动车事故如何定责任
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处理指南
一、责任认定要找交警
交通事故发生后,责任划分由交警部门负责。交警会制作事故责任认定书,这份文件是赔偿工作的基础。所有赔偿金额的计算,都要从认定书开始。
发生人员受伤的情况时,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住院费用、护理费用、营养费用、误工损失、伤残补助和精神损失。这些赔偿需要先做伤残鉴定。伤残鉴定要找专业机构办理。鉴定结果出来后,要按照受害人所在地的上年度平均工资计算赔偿,同时考虑受害人的年龄和户籍信息。
二、处理流程分四步走
第一步是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的处理。骑车人要记下对方车牌号,保护现场并报警。受伤严重时,要请人帮忙标记现场位置,及时送医治疗。
第二步是非机动车之间的事故处理。双方协商不成时要立即报警,保护好事故现场。有人员受伤要同时拨打122和120求助。
第三步是非机动车撞行人的处理。要查看伤者情况并保护现场。伤势严重时,在伤者同意下联系他人送医。
第四步是混合事故的处理。无论事故类型,协商不成都要报警。有人受伤时优先送医,同时注意保护现场证据。
三、赔偿计算有标准
赔偿金额的计算依据三个要素:伤残等级、当地工资水平和当事人基本情况。鉴定机构出具的伤残报告是计算基础。每个赔偿项目对应具体计算公式,例如误工费按实际收入乘以误工天数计算。精神损失费根据伤残等级确定不同标准。
律师可以协助处理赔偿事宜,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建议重大事故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程序维护权益。
四、法律规定要记牢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明确规定:驾驶人发生事故必须立即停车。这是法律规定的首要义务。事故造成伤亡时,驾驶人必须立即施救并报告交警。
但现实中存在驾驶人逃逸的情况。这种行为会导致现场破坏,责任难以认定。根据法规,逃逸方不能证明对方有过错时,要承担全部责任。这意味着逃逸者可能要支付全部赔偿。
五、逃逸后果很严重
肇事逃逸会产生三重后果。首先是行政处罚,驾驶证可能被吊销。其次是民事赔偿,可能承担全部损失。最后可能涉及刑事责任,造成重大伤亡的逃逸者会被判刑。
车辆所有人要注意,借车给他人发生逃逸,车主有过错也要担责。比如明知借车人无证驾驶仍出借车辆,车主需承担相应责任。
处理事故时要注意五个要点。第一要立即停车,第二要保护现场,第三要及时报警,第四要救助伤者,第五要配合调查。手机拍照留存现场证据,记录目击者联系方式,这些都能帮助后续责任认定。
赔偿协商要注意三个时间点。治疗终结后做伤残鉴定,事故认定书收到后开始协商,协商不成要在三年内起诉。保存好医疗票据、收入证明等材料,这些是计算赔偿的重要依据。
购买保险能降低风险。非机动车主可以考虑第三者责任险,机动车主要足额投保交强险和商业险。保险理赔要准备事故认定书、医疗记录等全套材料。
遇到纠纷时处理方式分三步。先与对方协商,协商不成申请交警调解,最后向法院起诉。起诉时要准备起诉状、证据清单和赔偿计算表。
特别提醒两类情况。电动车事故要确认车辆属性,超标电动车可能被认定为机动车。共享单车事故要联系运营方,查看保险保障范围。
预防事故注意三个方面。遵守交通信号灯,非机动车道行驶,佩戴安全头盔。夜间骑车要开车灯,雨雪天要减速慢行。载人载物不超限,保持车辆刹车灵敏。
通过了解这些处理流程和法律知识,当事人能更好维护自身权益。记住及时报警、保留证据、依法索赔三个原则,就能妥善处理交通事故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