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逃逸怎么处理结果_驾驶逃逸怎么处理结果会不会驾驶证吊销
交通肇事逃逸法律后果全解析
一、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指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这种行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法律对逃逸行为有明确定义,但要注意有些情况不算逃逸。
判断逃逸的核心在于驾驶员是否存在主观故意。如果驾驶员明知发生事故却故意离开,就构成逃逸。但如果是因特殊情况暂时离开,可能不被认定为逃逸。
二、逃逸行为要承担哪些责任?
根据事故严重程度,逃逸者可能面临两种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普通违法处理。造成重大事故的,需要负刑事责任。
具体来说,没有人员伤亡的普通事故逃逸,驾驶员会被罚款200到2000元,还可能被拘留15天以下。如果事故导致人员重伤或死亡,驾驶员不仅要赔偿损失,还可能坐牢。
三、法律规定具体怎么处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列出8种严重违法行为。其中第三项明确规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除罚款外可以并处拘留。第101条补充规定,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并永久吊销驾照。
重点注意三个关键处罚:
1. 罚款金额在200-2000元之间
2. 可能面临最多15天拘留
3. 构成犯罪将永久失去驾驶资格
四、哪些情况不算肇事逃逸?
法律规定了6种特殊情形:
1. 双方协商后离开又反悔的
2. 送医急救后及时报案的
3. 伤者同意暂时离开筹钱的
4. 自己受伤需要治疗的
5. 确实不知道发生事故的
6. 因人身安全受威胁离开的
例如,张先生撞车后马上送伤者去医院,并留下联系方式。这种情况不算逃逸。但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及时报案、获得当事人同意等条件。
五、遇到事故应该怎么做?
正确应对流程分四步:
第一步: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第二步:检查人员伤亡情况
第三步:拨打122报警和120急救
第四步:配合交警调查取证
特别提醒三个要点:
1. 不要移动事故车辆(除急救需要)
2. 拍摄现场照片留存证据
3. 记下对方车牌和联系方式
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必须做到两点:立即报警说明情况,获得相关人员书面同意。比如李女士送重伤员就医时,应让医院出具接诊证明,并在1小时内完成报警。
六、驾照吊销后怎么办?
被永久吊销驾照者将无法再申领。但可以采取三种补救措施:
1. 通过司法程序争取减轻处罚
2. 五年后申请恢复驾驶资格(限未构成犯罪的情况)
3. 使用其他合法交通工具
需要特别注意,构成犯罪被永久吊销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再取得驾照。这类驾驶员如果继续开车,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七、如何避免被认定逃逸?
记住三个关键原则:
1. 保持冷静不慌乱
2. 优先救助受伤人员
3. 及时履行报告义务
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四个细节:
- 即使轻微事故也要报警备案
- 离开前必须获得对方同意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
- 返回现场时间不超过2小时
比如王先生发生剐蹭后,对方同意私了但事后反悔。这时王先生提供的录音和微信记录,就能证明不存在逃逸故意。
八、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赵某撞倒路灯后离开,被监控拍到。虽然没人受伤,但因逃逸被罚1800元并拘留5天。这说明即便无人员伤亡,逃逸也要受罚。
案例二:孙某撞人后送医,留下押金和联系方式。法院认定不构成逃逸。这体现法律的人性化处理。
案例三:周某酒驾逃逸致人死亡,被判3年有期徒刑并赔偿80万。这显示严重后果的代价。
九、重要法律条文解读
重点掌握两个条款:
第九十九条第三项: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罚标准
第一百零一条:构成犯罪的法律后果
特别注意条文中的"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规定。这个处罚只针对构成犯罪的情况,普通违法逃逸不会终身禁驾。
十、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挪车算不算逃逸?
答:在不影响调查的情况下短距离挪车不算,但必须立即报警。
问题2:对方同意私了还要报警吗?
答:建议报警备案,防止事后纠纷。可通过快速处理程序办理。
问题3:送医途中需要做什么?
答:拨打122说明情况,保留急诊记录和交通费票据。
问题4:离开多久算逃逸?
答:没有固定时间,关键看是否履行报告义务。超过2小时未报案可能被认定逃逸。
问题5:被冤枉逃逸怎么办?
答:收集行车记录仪数据、监控录像等证据,在收到处罚决定书60日内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