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换驾算逃逸吗_事故后换驾驶员涉及什么罪名
# 交通事故换驾驶员算逃逸吗?
## 一、换驾驶员是否算逃逸?
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有人更换驾驶员位置,这种情况是否算逃逸要看具体证据。交警部门处理这类案件时,需要找到两个关键证据:第一是能证明原本的驾驶员存在过错,第二是能证明换人行为是为了逃避责任。
如果无法提供有效证据,就不能认定换驾驶员属于逃逸行为。但如果有监控录像、目击者证词或车辆碰撞痕迹等证据,能证明原驾驶员存在酒驾、无证驾驶等行为,换人操作就可能被判定为逃逸。
## 二、如何证明换驾驶员行为?
要证明驾驶员存在换人行为,需要收集三类证据材料。第一类是现场痕迹证据,比如方向盘指纹、座椅位置调整记录。第二类是电子证据,包括行车记录仪视频、手机定位数据。第三类是证人证言,比如其他乘客的陈述或路人看到的换人过程。
交警在调查时,会重点查看驾驶员是否受伤与车辆碰撞位置是否匹配。如果自称驾驶员的人身上没有对应伤痕,而车上另一人却有碰撞造成的淤青,这种情况就能成为换人证据。
## 三、被认定为逃逸的八种情形
根据交通法规,以下八种行为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1. 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离开现场
驾驶员清楚知道发生了碰撞,仍选择开车逃离。比如撞到路灯后加速驶离。
2. 自认无责直接离开
当事人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不等待交警处理直接驾车离开。例如在停车场剐蹭后认为自己无过错,自行离开。
3. 报案后擅自离开
驾驶员有酒驾或无证驾驶嫌疑,报案后不留在现场等待处理。比如醉驾司机打电话报警后,因害怕处罚而弃车离开。
4. 送医后失联
将伤者送到医院后不登记个人信息就消失。例如垫付部分医疗费后,未留联系方式直接离开医院。
5. 提供虚假信息
在医院留下假名字、假电话号码。比如用他人身份证办理住院手续后消失。
6. 调查期间逃跑
在交警调查阶段故意躲避。例如接到传唤通知后关闭手机逃往外省。
7. 否认事故遭证据揭穿
不承认发生事故,但监控录像等证据能证明。比如声称车辆伤痕是旧伤,但监控拍下碰撞过程。
8. 赔偿未谈妥强行离开
协商赔偿时态度强硬,在未达成协议情况下强行驾车离开。例如只愿支付200元补偿,不顾对方反对直接驶离。
## 四、换驾驶座的法律后果
如果换驾驶员行为被查实,原驾驶员将面临三项法律后果。第一是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保险公司可能拒赔。第二是驾驶证扣12分,罚款2000元以下。第三是可能被处15日以下拘留。
对于顶替者,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伪证包庇他人可处5-10日拘留。如果涉及重大伤亡事故,顶替者可能构成包庇罪,面临刑事处罚。
## 五、遇到换驾逃逸该怎么办?
发现对方有换驾驶员嫌疑时,要立即采取四个步骤。第一步用手机拍摄涉事车辆外观,重点记录车身碰撞部位和车内人员位置。第二步记录对方所有人员的体貌特征,包括衣着、身高、发型等细节。第三步马上报警并说明可疑情况,要求交警调取沿途监控。第四步寻找现场目击者,最好能留下2-3人的联系方式。
在交警到达前,不要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如果对方试图离开,可以记下车牌号但不要强行阻拦。事后要主动配合交警做询问笔录,详细说明事发时看到的细节。
需要特别注意三种关键证据的保存:手机拍摄的现场视频要立即备份到云端;行车记录仪存储卡要取出保管;受伤人员要及时做伤痕鉴定。这些证据将直接影响责任认定结果。
如果有其他法律问题,可以咨询专业律师。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律师通常会建议当事人主动说明情况,避免因隐瞒事实加重处罚。对于确实存在换人行为的情况,及时自首并积极赔偿能减轻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