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
一、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开车发生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就是交通肇事逃逸。这种情况指司机在撞到人或车辆后,没有留在现场处理问题,反而选择逃跑。逃跑会导致三个结果:民事赔偿无法确定、刑事责任难以追究、行政处罚无法执行。现在交通工具越来越多,这类案件也在增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按照法律规定,逃逸的司机要面临更严厉的处罚。如果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后逃跑,最少要判三年有期徒刑。如果逃跑导致伤者死亡,刑期会增加到七年以上。
二、这八种行为会被认定为逃逸
1. 司机明知发生事故,仍然开车或弃车离开现场。比如撞到护栏后直接踩油门逃跑,或者把车丢在路边自己跑走。
2. 司机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就离开。有人觉得是对方违反交规,拍个照就走了,这种行为也算逃逸。责任认定必须由交警判断,司机不能自行决定。
3. 司机有喝酒或没带驾照的情况,报警后又跑掉。比如打电话报警说"我喝了点酒出事了",但没等交警来就离开,之后又返回现场。
4. 送伤者到医院后消失。有个案例是司机把伤者送急诊室,趁家属缴费时偷偷离开,这种情况属于逃逸。
5. 在医院留下假信息。比如告诉护士自己叫"张三",实际是"李四",或者留个空号就离开医院。
6. 交警调查时逃跑。有人做完第一次笔录后失联,手机关机,家里也找不到人。
7. 不承认发生事故但有证据。比如行车记录仪拍到碰撞过程,司机却坚持说"只是轻微刮蹭"并离开。
8. 赔偿没谈妥强行离开。双方为赔偿金额吵架,司机突然开车冲卡逃走,这种情况即便留下电话号码也算逃逸。
三、这六种情况不算肇事逃逸
1. 协商后反悔报警不算。比如两车剐蹭后签了和解书,三天后其中一方反悔找交警,另一方不算逃逸。
2. 为救人先离开现场。曾有司机把伤者放上车,用粉笔在地上画好车轮位置,然后紧急送医并电话报警。
3. 筹医药费暂时离开。需要医院缴费单和家属同意证明,比如护士站有书面记录"司机王五去银行取钱,两小时后回来"。
4. 自己受伤需治疗。比如司机被撞昏迷,醒来后直接从医院报警,这种情况需提供急诊病历作为证明。
5. 确实不知发生事故。大货车夜间行驶时轻微刮蹭电动车,司机完全没察觉,行车记录仪显示当时正在接电话。
6. 害怕被打而离开。曾有案例中肇事司机被围观群众殴打,跑到200米外的便利店报警,手机通话记录能证明报警时间。
四、逃逸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首先要承担更重的刑事责任。普通交通事故致人重伤判三年以下,但逃逸直接变成三年起步。如果伤者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刑期会升到七年以上。其次是民事赔偿翻倍,法院判决时会额外增加精神损害赔偿。驾驶证会被永久吊销,终身不能再开车。还要面临高额罚款,最低2000元,造成严重事故的可能罚到10万元。保险公司也会拒赔,所有损失都要自掏腰包。
五、遇到事故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立即停车打开双闪,在车后50米放三角警示牌。第二步检查人员伤亡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三步报警并保护现场,用手机拍摄全景照片,包括车辆位置、刹车痕迹、散落物。第四步配合交警调查,如实说明事发经过。如果对方要求私了,要签书面协议并留下身份证复印件。送医时要全程陪同,缴费保留所有票据。离开医院必须获得伤者家属书面同意,最好有第三方见证人。遇到责任争议不要争吵,等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最后提醒大家,行车记录仪要定期检查,确保能完整记录事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