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还是故意
交通肇事罪的五个关键问题
一、为什么说交通肇事属于过失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开车时违反交通法规,导致严重事故的行为。法律明确规定这种犯罪属于过失,不是故意。过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司机没注意到危险,另一种是司机虽然预见到危险但觉得能避免。比如司机喝了酒开车,他明知喝酒违法,但没想到会撞死人,这就属于过失。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这条规定分为三个处罚档次:造成重大事故判三年以下;逃逸或情节恶劣判三到七年;逃逸致人死亡判七年以上。要注意的是,司机违反交规和造成严重后果之间必须有直接因果关系。
二、哪些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可能构成这个罪的人包括所有满16周岁的正常人。具体包含四类人:第一类是直接操作交通工具的人,比如汽车司机、火车驾驶员;第二类是交通系统工作人员,比如调度员、安检员;第三类是参与运输过程的人,比如押运员、装卸工;第四类是非职业驾驶人员,比如借朋友车开的人。
有三类特殊人员要注意:单位主管人员指使下属违章驾驶的,车辆所有人明知车辆有问题还借出的,乘车人教唆司机违法驾驶的。这些人都可能成为犯罪主体,不局限于实际开车的人。
三、交通肇事罪保护什么安全
这个罪保护的是公共交通安全。具体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安全。这些交通方式共同特点是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比如公交车出事会威胁车上所有乘客,货车在高速路上翻车会影响其他车辆。
这里要和普通交通事故区分开。在小区内部道路或封闭工地发生的事故,一般不构成这个罪。因为这些场所不属于公共道路,危险只涉及特定个别人。
四、驾驶者犯错时的心理状态
司机在违章时可能有不同心理:比如闯红灯可能明知故犯,但没想到会撞死人。这种心理状态分两个层面:一是对违章行为的故意,二是对事故结果的过失。法律只追究对结果的过失心态。
常见情况包括:边开车边看手机、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这些行为本身是故意的,但司机往往认为"不会出事"。当这种自信导致事故时,就构成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司机完全没预见到危险,则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五、什么行为会构成交通肇事罪
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违反明确交通法规,比如闯红灯、酒驾、无证驾驶;第二,造成法定严重后果,包括死亡1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直接损失30万元以上;第三,事故责任认定达到主要或全部责任。
有六种特殊情形直接构成犯罪:酒驾毒驾、无证驾驶、明知车辆有问题、严重超载、肇事逃逸、伪造现场。比如司机血液酒精含量超80mg/100ml,即使只造成1人重伤,也要追究刑事责任。
六、法律处罚的三个档次
最低档是三年以下,适用于基本犯罪情形。中间档三到七年,适用于两种情形: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现场,或者有特别恶劣情节(比如伤亡特别严重、抗拒执法)。最高档七年以上,专指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
要注意逃逸致人死亡的特殊性:必须是逃逸行为直接导致受害人得不到救助死亡。如果受害人当场死亡后司机逃逸,只能适用中间档处罚。医院救治无效死亡的不算在此列。
常见问题解答
问:电动车事故算不算?
答:符合标准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一般按过失致人死亡处理。但时速超25km/h的电动车会被认定为机动车。
问:赔偿后还要坐牢吗?
答:民事赔偿可以减轻处罚,但不能免除刑事责任。取得谅解书可能适用缓刑,但法院仍会定罪。
问:乘客要负责吗?
答:乘客抢夺方向盘或强迫司机违章,造成事故的要担责。普通乘客不用负责。
重要提醒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保护现场,抢救伤员。逃逸会导致责任升级,保险公司也可能拒赔。保存行车记录仪数据,及时联系律师。是否构成犯罪需要专业判断,不要轻易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