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不成是否构成侵权_婚姻不成立
【从相爱到对簿公堂:一场由八字引发的婚恋纠纷】
【网络相识到意外怀孕】
小韦和小苏通过网络认识。小韦是都安人,23岁,在武鸣工作。小苏比她大一岁,在南宁工作。两人在2013年4月相识,一个月后见面产生好感,开始异地恋爱。这段关系持续了两年。2015年7月,小苏提出结婚想法,小韦立即辞职到南宁与小苏共同生活。
2016年初,小韦检查发现怀孕。按照常理,结婚计划自然提上日程。2月4日,小苏带家人到小韦老家提亲。当天按习俗支付1.5万元礼金,小韦父母用这笔钱大摆宴席,邀请众多亲友参加,并当众宣布婚讯。同时提出结婚时需要两头猪作彩礼,但考虑运输困难,允许折算5000元代购。
【提亲引发的矛盾】
提亲结束后,小苏家人特意索要小韦生辰八字。但十天后仍无音讯,小韦父母主动到南宁商议婚事。次日,小苏突然通过微信告知悔婚决定,随后辞职消失。2月21日,小韦被迫进行人工流产。后来小苏姐姐发信息解释,称算命显示小韦八字克夫。
此事导致小韦无法回乡生活。2016年6月,她将小苏告上法庭。主张对方违背诚信道德,侵犯性权利,要求赔偿流产费用7600元及精神损失5万元。小苏未出庭,其代理律师当庭致歉,但质疑赔偿金额过高。
【八字背后的经济纠纷】
庭审揭示出更深层矛盾。小苏方承认恋爱和怀孕事实,但解释悔婚另有原因。提亲时支付的1.5万元本意是简单家宴费用,但小韦家摆了几十桌酒席。事后小韦家声称这是"茶水费",要求另付彩礼,还要两头猪折现5000元。这对刚工作的小苏造成巨大经济压力。
此时算命结果恰逢其会,小韦被指"克夫",最终导致婚事告吹。小苏律师强调,悔婚主要源于经济纠纷和家庭矛盾,八字问题只是导火索。认为恋爱关系结束不构成法律侵权,最多是道德问题。
【法庭上的攻防战】
小韦坚持认为小苏需对怀孕后果负责。她指出双方发生关系基于结婚承诺,小苏悔婚直接导致她被迫流产。这既伤害身体又损害名誉,特别是"克夫"说法在当地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小苏方反驳称,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不能强制结婚。两人均为成年人,应对自身行为负责。强调经济压力才是矛盾根源,八字问题只是传统习俗影响下的决定因素。主张小韦明知可能风险仍选择同居受孕,应承担部分责任。
【法院判决的责任划分】
经半小时休庭,法院当庭宣判。认定小苏存在明显过错:明知女方怀孕却断绝联系,未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虽然婚姻自由受保护,但导致他人健康受损需担责。同时指出小韦作为成年人,未谨慎考虑未婚先孕风险,需自负30%责任。
最终判决小苏赔偿医疗费5000元,误工费2600元,精神损失1.2万元,合计1.7万元。法院特别说明:5万精神赔偿请求过高,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和损害程度调整为1.2万。强调该判决既保护女性权益,又警示恋爱双方需审慎对待亲密关系。
这场纠纷暴露了多重社会问题:传统习俗与现代法律的冲突、婚前性行为带来的风险、彩礼经济造成的婚姻压力。判决书明确指出,婚姻自由不等于责任豁免,个人选择必须建立在尊重他人权益的基础之上。案件为类似纠纷提供了司法参照,提醒年轻人既要尊重传统,也要增强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