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的区别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指南
一、两种处理程序的核心差异
处理交通事故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叫简易程序,第二种叫一般程序。这两种方式在五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第一是处理文书不同。用简易程序处理事故时,交警会直接开处罚决定书。用一般程序处理时,需要先做询问记录,再开处罚书。
第二是调查方式不同。简易程序不需要详细调查,交警根据现场情况直接判断。一般程序必须做全面调查,要询问当事人和证人,还要做笔录。
第三是参与人数不同。用简易程序处理时,一个交警就能完成所有工作。用一般程序处理时,必须有两名以上交警共同处理。
第四是处理时间不同。简易程序处理速度快,一般当场就能完成。一般程序需要做笔录、调查证据,处理时间更长。
第五是使用范围不同。简易程序只能处理小事故,比如轻微剐蹭或小伤。一般程序用于处理严重事故,比如有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况。
二、简易程序适用场景与操作流程
遇到以下三种情况,可以走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第一种是事故损失小,比如只造成车辆损坏或人员轻微受伤,而且双方对责任没有争议。
第二种是交警使用快速处理单的情况。执勤交警到达现场后,如果判断符合条件,会用《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记录表》登记信息,当场处理完毕。
第三种是当事人自行处理的情况。事故发生后,双方可以拍照取证,把车移到路边,然后去交警队确认。只要交警认可处理方式,就能使用简易程序。
使用简易程序处理时,交警会当面告知处罚内容和法律依据。当事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如果理由成立,交警会采纳。最后交警会制作简易处罚决定书,当事人签字确认后流程结束。
三、一般程序处理全流程解析
当事故严重或当事人有异议时,必须使用一般程序处理。整个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是调查取证。交警会分开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制作详细笔录。如果有人不配合,交警会在笔录里注明。必要时会扣留事故车辆,但不会扣无责方的车。
第二步是责任认定。交警根据调查结果判断事故责任。如果司机逃逸或破坏现场,要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双方都没及时报警导致无法认定责任,机动车方承担主要责任。
第三步是重新认定。当事人不服责任认定,可以在15天内申请重新认定。上级单位会在30天内给出新结论,可能维持原判,也可能更改或撤销。
第四步是行政处罚。根据责任认定结果,交警会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当事人可以申辩,也可以要求听证。对处罚不服的,还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第五步是赔偿调解。交警会组织两次调解,如果达成协议就签调解书。调解不成的,会发调解终结书,当事人需要去法院起诉。
第六步是逃逸追查。遇到肇事逃逸,要记住车牌号、车型和逃逸方向,立即报警。交警会通过监控录像和目击者证词查找肇事者。
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则
责任认定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否导致事故发生,二是违法行为在事故中起的作用大小。
有三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第一种是破坏现场的情况。如果司机逃逸或故意破坏现场,要负全责。第二种是未及时报警的情况。有条件报警却不报的一方要负全责。第三种是双方都不报警的情况。机动车方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或行人负次要责任。
责任认定书会写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划分。交警要当面宣读认定书,并让当事人签收。如果当事人不在场,会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
五、损害赔偿与逃逸案件处理
赔偿调解需要双方共同参与。交警会计算医疗费、误工费、车辆损失等具体金额。调解成功会签调解书,不成功就要去法院起诉。
对于逃逸案件,交警会调取沿途监控,排查可疑车辆。找到肇事车辆后,会通过车架号查找车主。如果车辆被转卖,要追查实际使用人。
伤者要注意保存治疗单据,用人单位要出具收入证明。车辆维修要保留正规发票,这些都是索赔的重要证据。如果对赔偿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律师。